健康養身★出現這6大症狀絕不可輕忽 當心胰臟癌可能悄悄找上門

出現這6大症狀絕不可輕忽 當心胰臟癌可能悄悄找上門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資深演員張國棟,驚傳因罹患胰臟癌病逝,享耆壽92歲。據媒體報導,張國棟數月前突然暴瘦,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經3次標靶治療後,於11月2日病逝。


被稱為癌症之王 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若無刻意減重,卻莫名突然體重減輕,就得當心是疾病在發出警告。甲狀腺亢進、慢性消化性潰瘍、發炎性大腸疾病、糖尿病、大腸癌、胰臟癌、淋巴癌等,都有可能會發生體重急速減輕的症狀。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可能伴隨的併發症狀,除了體重急速減輕外,也可能發生上腹疼痛或是背部疼痛,容易誤導罹病者認為是腸胃相關疾病,而忽略真正的病因可能來自於胰臟癌,進而拖延到就醫及治療的時間。


胰臟癌早期難以察覺 有6大症狀要注意


錢政平提醒,胰臟癌在早期幾乎無症狀,因此難以察覺,即使少數出現症狀,也很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部問題混淆。胰臟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食慾不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體重明顯下降、黃疸、脂肪便等。胰臟癌發現時大多都為晚期,此時癌細胞往往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後續治療也較為棘手。


根據衛福部統計,胰臟癌在台灣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雖非前3名,但也在10大主要死亡癌症內排名第7,最令人害怕的是胰臟癌難發現、晚期預後差,5年存活率低於5%,這也是為何胰臟癌會有癌王之稱。


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危險族群。最後,錢政平表示,胰臟癌早期難以被發現,除了因為症狀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痛混淆外,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胃後方的後腹腔位置,若健康檢查只靠腹部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以零輻射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才能一窺胰臟的全貌,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掌握早期診斷、盡早治療的先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球肘跟打網球無關! 上班族、家庭主婦都是好發族群
▸夏天才防曬? 冬天沒做好防曬結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秋冬季節到來,在中醫角度來看,秋天是體內陰陽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又為「秋燥」,這時容易傷肺,若不注意養生就容易引發咳嗽、口乾舌燥、鼻乾出血、皮膚乾燥龜裂等症狀。安南醫院中醫部唐偉誠醫師指出,「立冬」到「大寒」間則為冬季,中醫認為冬季跟腎相應,因此飲食則應以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腸道菌相對健康影響重大,不只影響腸道功能,更會影響各種疾病,如大腦神經退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等,如病人在被診斷高血脂症後檢測腸道菌相發現與一年前相比,大腸癌及發炎相關的腸道菌明顯增加,可當成疾病的警訊!腸道菌相檢測 評估各種疾病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0歲陳女士原本因膝蓋痛要換人工關節,不料術前評估時發現肺部有腫瘤,雖然順利切除,但回診時卻又查出罹患胃賁門處有腸胃道間質瘤,考量腫瘤位置接近食道,手術過程恐傷及食道影響進食,內外科醫療團隊決定合作利用手術中胃鏡與腹腔鏡協作切除腫瘤,不僅可保留完整胃功能,且術後恢復良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4歲A小姐結婚4年內流產三次,一次沒心跳,兩次因為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去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沒有實質性的結構問題,接受基因檢測兩夫妻也沒有太多異狀,心灰意冷下決定先接受中醫調理。周宗翰中醫師四診合參後發現患者長期有掉髮的困擾,而且常常伴隨心慌與睡眠障礙,原本自己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