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以為頭暈只是小症狀 很可能成為長輩跌倒頭號大敵

別以為頭暈只是小症狀 很可能成為長輩跌倒頭號大敵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78歲孫婆婆,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病史,長年飽受慢性頭暈的困擾。有天朋友來訪,孫婆婆聽到門鈴響起,急忙起身應門,結果一站起來就開始感覺頭暈眼花無法邁步,原想扶旁邊的櫃子卻不小心絆到風扇的電線無法爬起,門外的朋友聽聲音不對,趕緊連絡家人開門,並將孫婆婆緊急送醫。


有研究報告統計,約高達35%的人曾經因為頭暈而就醫或服藥,年長者有頭暈問題的比例更高。頭暈就臨床醫學來說是1種籠統而不精確的症狀描述,而不是診斷或疾病,尤其一般民眾很難用中文精確表達各種不同的頭暈,如眩暈、不平衡、昏覺或快要昏倒,都可能隱含著不同的成因。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又嘉說明,頭暈其實就是人的整體感覺統合失調錯亂了。人對外在環境的感知有許多系統,例如視覺、聽覺、前庭半規管平衡覺、小腦平衡覺、周邊神經本體感覺等。這些複雜的訊號會同時輸入給大腦去判斷現在所處的狀態。當這些輸入訊號出錯,或是彼此矛盾,我們就會有頭暈的感覺。例如,看3D電影時,眼睛看到螢幕播放好像我們在飛在移動的畫面,但事實上我們的平衡覺、周邊本體感覺卻告訴大腦我們的身體是好好坐著沒有移動,大腦就搞糊塗,因而有頭暈的感覺。因此頭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大致可分類為周邊型、中樞型、其他系統型,及心因性頭暈。


頭暈除了會造成長輩的不適及影響生活品質外,最怕的就是容易造成跌倒。根據統計,約有27.5%大於65歲的長者在過去1年有過至少1次的跌倒事件,85歲以上長者更高達34%。跌倒的原因也很複雜,因為人類由演化發展出直立行走,需要幾個系統合作協調,包括大腦運動控制中心、大腦椎體外微調系統、視覺、前庭及小腦平衡系統、周邊神經運動控制及感受回饋系統、骨骼肌肉動作系統等等。因為正常平穩的行走需要系統彼此相互協調合作,只要其中1個環節出問題,就有可能造成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中有些問題可以治療、吃藥,有些則沒有辦法回復需要其他身體系統或外在工具來輔助取代其功能。另外,長輩許多內科疾病本身,或所服用的藥物,若沒有控制好也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如低血壓、低血糖、心衰竭、電解不平衡、營養素缺乏等。


若要預防長輩頭暈跌倒,首先,改善環境是最容易的,例如,長輩行動路線保持簡單、光線充足、減少障礙物尤其是電線、多一些扶手或握把、保持廁所地板乾燥;慢性病要按時服藥、時常量血壓血糖;在生活習慣要動作放慢,尤其起身姿勢改變時;泡三溫暖或溫泉時要特別小心,天熱流汗也要適時補充水份。平時不會頭暈時要多做運動,尤其是有肌耐力訓練、心肺活量有氧訓練、平衡重心訓練,如健走、慢跑、腳踏車、游泳、打拳都是不錯的選擇。


陳又嘉提醒,長輩若出現突發性、天旋地轉地頭暈,或合併半側肢體無力、麻、臉歪嘴斜、口齒不清、耳鳴、聽力障礙、無法正常走路,都要帶長輩就醫檢查。步態方面,若出現小碎步、半側無力、大小便失禁、突然走路不穩、或記憶力衰退等其他認知功能礙障,也要趕快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肺癌成國人頭號殺手 化療和標靶治療副作用中醫可緩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協助普悠瑪列車翻覆傷患、罹難者家屬、社區民眾及兒童少年受創心靈,台東家扶中心即日起啟動安心療癒服務,在台東中心正氣北路辦公室、關山服務處及成功服務處提供諮詢及免費諮商服務,另幼托園所、學校、其他機關,如有需要安心講座及心理衛教資源,可以主動洽詢取得服務。心理重建之路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面對著生命的終點時,我們總是無可避免地會有許多的害怕與擔憂,除了心理上可能的複雜情緒外,更讓人害怕的往往是身體上的苦痛;而目前「緩和醫療」的出現,就是希望幫助末期患者有最好的生活品質、用最美好的姿態走完最後且最重要的旅程。緩和醫療別於治療 助維持生命末期品質 怡仁醫院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5歲老翁,身體硬朗,平時自己打理生活,沒想到某次只是騎車去雜貨店買菸,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卻怎麼也找不到雜貨店,甚至忘了回家的路,一路從臺南北區騎到西港七股一帶,被巡邏警員發現時,老翁還呈現輕微脫水現象,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老翁已經迷路,所幸順利聯繫上家屬,已將老翁...

閱讀詳情 »

58歲陳先生有抽菸習慣,6年前因口腔癌開刀切除一半喉嚨,但3年後又復發,只好再進行化療,但癌細胞依舊頑強,去年底又轉移到肺部,導致肺炎反覆發作、氣喘吁吁,身體也虛弱到站不住,得靠輪椅行動;經醫師評估,陳先生接受Anti-PD1免疫療法,半年多後就未見腫瘤蹤跡,體力也逐漸恢復,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走進診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