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剖腹產下雙胞胎4周後 坐月子期間罕見大量血崩

剖腹產下雙胞胎4周後 坐月子期間罕見大量血崩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37歲王小姐接受人工試管嬰兒成功懷上雙胞胎,經剖腹產後,卻在生完4周滿月後出現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當時人還在坐月子,緊急送醫後確診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屬於罕見的子宮內右側血管瘤造成大出血。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明,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也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而「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周內。

 

王小姐是在產後4周上廁所時發生無預警大出血,當時大量血液順著大腿往下滴,甚至還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因為血流不止,導致頭暈、站不住,月子中心緊急將她送至國泰醫院急診室,透過藥物施以「經導管動脈栓塞術」(TAE)治療,才挽回1命,保住子宮。

 

蔡明松指出,「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出血量並不多,很少超過1,000C.C.,機率僅約1%,王小姐就屬於此極為少見的延遲性產後出血個案。王小姐在急診時緊急輸血2,000C.C.,才保住一命,當時她的血紅素僅為7mg/dL,遠低於正常值12至16mg/dL。

 

造成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原因眾多,例如,胎盤殘留、植入性胎盤、子宮血管瘤及或凝血功能障礙等,一旦大量出血時就會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胸悶、心悸、出汗、焦躁不安、意識混亂,甚至暈厥。

 

蔡明松分析,王小姐因做過試管嬰兒、子宮鏡,並歷經剖腹產,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子宮內血管瘤破裂,才導致產後大出血。在治療上,首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無效時,就必須採手術處理,包括B-Lynch縫合術、子宮切除術或經導管動脈栓塞術。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是利用血管X光攝影方式,將微導管沿股動脈尋找至出血點,再將栓塞物打入動脈內或以氣球將供應子宮血液的動脈塞住,幫助產婦止血,子宮也得以保留。

 

蔡明松提醒產婦,在生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應多注意傷口及出血量,若惡露持續排不乾淨、顏色呈紅色,或突然流出大量鮮血或血塊、或有發燒(出血易細菌感染)、臉色蒼白、心悸、頭暈或不正常腹痛等症狀產生時,應立即回診就醫。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淨白透亮的無瑕肌;然而,買了一堆保養品,卻可能不見效果!民眾使用了不安全的保養品,造成肌膚傷害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妝品安全」是選購美妝品的首要條件。專家強調,不是擦了標榜美白的保養品就會讓皮膚變白,更要注意產品所含的有效美白成分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1歲洪同學,下背痛以為是脊椎側彎,經過半年整骨、拔罐,病情卻愈來愈嚴重,就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但他治療斷斷續續,又害怕藥物副作用,結果脊椎嚴重沾黏,一度暴肥30公斤。 脊椎沾黏活動受限 收治個案的彰化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林泓科指出,該患者起初以為是脊椎側彎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至1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部分引起原因不明,但部分則是媽媽在懷孕初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因使用藥物導致;開業診所心臟專科醫師金仁福指出,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等三種,若胎兒能透過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過去前往非洲及中南美洲地區等黃熱病高風險區,總是要接種黃熱病疫苗,且每 10年就要再接種一次;疾管署宣布,經科學研究證實,接種黃熱病疫苗後可獲得終生保護力,今年7月11日開始,「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改為終生有效。 黃熱病死亡率2-5成 疾管署檢疫組組長吳怡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