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作慢、手抖、肢體僵硬 醫師解答巴金森病五大問

動作慢 手抖 肢體僵硬 醫師解答巴金森病五大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病(又稱巴金森氏症)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內政部110年9月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人數已逾390萬人,如以盛行率1至2%推估,全台至少四萬人罹患巴金森病。

四萬多個家庭如何妥善面對這項疾病,做好因應?邀請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政霖、成大神經部主治醫師簡崇曜,幫助民眾解答巴金森病常見5大問題。

Q:巴金森病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預防嗎?若得到巴金森病有機會治癒嗎?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政霖表示,多數巴金森病病友發病原因不明,老化是最常見的風險因子,約10至30%的病人與基因遺傳有關;其他環境因素,例如,務農長期接觸農藥或工廠暴露重金屬、糖尿病和飲食習慣,也是可能的風險因子。

臨床建議,盡量減少相關環境風險因子暴露、控制好三高疾病,可降低罹病風險;另有研究指出,適量攝取咖啡因、養成運動習慣,對於減少巴金森病發生率可能有若干保護效果。

巴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圖/ingimage

當中腦黑質負責分泌「多巴胺」這種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神經細胞死亡,就會出現動作障礙,隨細胞愈死愈多、多巴胺分泌愈來愈少,症狀逐漸明顯。

神經細胞一旦死亡,即是不可逆的變化,雖然目前沒有治癒巴金森病的方法,但及早發現警訊,積極介入,仍可望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延緩步入失能。

Q:巴金森病有哪些症狀?

巴金森病典型三大症狀為「動作慢、手抖、肢體僵硬」,在日常生活表現,則包含表情減少、字體愈寫愈小、持筷用餐等精細操作變得不靈活、走路小碎步或腳無法抬高,以及身體僵硬,影響平衡反應能力。

此外,巴金森病病友也常出現憂鬱、情緒障礙、睡眠問題、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臨床觀察,在巴金森病前期若合併情緒不穩、焦慮等症狀,病人服藥後,若出現抗藥性和副作用,建議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或劑量。

Q:如何提早發現自己是否得到巴金森病?

成大神經部主治醫師簡崇曜指出,巴金森病病友在手抖、動作慢、肢體僵硬之前,就出現便秘、嗅覺喪失,以及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EM behavior disorder ,RBD)等前期症狀。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的特色為常作惡夢、熟睡時腦部無法抑制肌肉張力,無意識地拳打腳踢,同眠的伴侶應提高警覺,提醒及早就醫。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個月8號都做一次「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動作很簡單,右手伸直,手指打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再換左手,一樣輕按25下。如果發現速度不同、變慢、停頓,或手指打不開、開合大小改變,建議到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網站,回答「巴金森病自我檢測表」等問題,做進一步詳細評估。

Q:懷疑自己可能得到巴金森病,該掛哪一科?

如果懷疑罹患巴金森病,建議到神經內科或動作障礙科就診。

Q:哪些治療方法可以延緩巴金森病病程?

病友需「藥物治療」、「規律運動」雙管齊下,才能獲得改善。若肢體抖動及僵硬程度,未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就不用提高用藥量。此時,規律運動、積極復健,有助於延緩神經流失及退化,效果比只用藥的病友還要好。

若罹患巴金森病,想要了解更多與巴金森病和平共存的資訊,包括罹病後如何復健、日常照護與飲食推薦等,歡迎加入「幸福巴士」巴金森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

【延伸閱讀】

老年憂鬱、失智症? 有可能是巴金森病前兆

巴金森發病不光只手抖! 盡早診斷才能正確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高雄報導】俗話說「夫妻床頭吵、床尾合」,原因就是在於性愛潤滑,讓夫妻感情更密切,不過,泌尿科醫師提出,3個不宜性愛的時間點,如果勉強做愛,恐怕會出問題。 義大大昌醫院男性健康中心主任王起杰指出,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在經營婚姻生活時,如能滿足另一半的需求,不管是性慾或是食慾,相信...

閱讀詳情 »

2021.05.2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5日為止,已經有3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尿失禁的狀況,很多人都以為是上了年紀才會發生,事實上這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病症,甚至不少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案例。但很多人因為羞於啟齒不敢就醫,反而延誤治療。已造成生活困擾就應就醫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門診上就有舞蹈老師因為尿失禁而影響工作,也有中年婦女因為病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