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滋不可怕 承受污名與背負歧視才沈重

愛滋不可怕 承受污名與背負歧視才沈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愛滋三零目標: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

目前愛滋的診斷、治療都不困難,並且有多種的預防方式,但是消除歧視卻是十分困難,尤其當感染者曾經在醫療機構受到拒絕後,往後就醫都會變得提心吊膽,便會影響到醫師與患者之間的互信關係。衛福部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表示,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愛滋三零目標」: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中,歧視是最難以測量的指標。

台灣篩檢率低 恐與污名、壓力有關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透過國際組織所開發的研究工具,共訪談全台842位感染者,以了解台灣愛滋汙名現況。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林口長庚感染科陳南伃主治醫師提到,針對聯合國希望達成的90-90-90目標中,台灣前兩項都需要再多著力,特別是第一項「透過篩檢使90%的人了解感染狀況」,台灣目前僅達成79%,成效不足的主因與感染者可能承受的社會汙名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

一成愛滋感染者 未經同意遭醫療人員洩漏身份

研究顯示,在過去一年內,曾有7.3%感染者在就醫時遭到拒絕,也有10.6%感染者在未經同意的情形下,曾遭到醫療人員洩露身份,這樣未經同意的告知,更可能使得感染者受到家人、伴侶、朋友、雇主的歧視比例偏高。

只要穩定服藥 一般社交生活沒問題

感染者家屬霖霖媽說,當初自己剛知道孩子感染愛滋時也不能諒解,在霖霖提出和他一起去衛生局尋求協助時,曾斷然拒絕,而當時霖霖痛苦地說「為什麼妳都不幫我」的情景,一直到現在都仍迴轉在腦海中。

甚至霖霖的姊姊知情後,便要求媽媽要將衣物分開,也提醒哥哥不要把小孩帶回家中,但霖霖媽說她看到霖霖改變了生活作息,試圖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她也覺得自己應該多了解這個疾病,才知道其實只要穩定服藥,讓體內病毒量下降,就不會經過體液血液傳染,一般的社交生活更是完全沒問題。

過度的恐懼與排斥 才是真正可怕

這讓霖霖媽驚覺真正可怕的並不是愛滋,而是像她曾經那樣過度的恐懼與排斥。現在她能做的就是陪在霖霖身邊,讓他感受到家人愛的關懷,霖霖媽也希望更多的感染者家屬能和感染者站在同一陣線,幫他們做好心理建設,只要繼續生活下去,沒有過不去的關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經常帶來頻尿、排尿中斷、排尿用力、解尿不乾淨等泌尿問題,十分困擾。如果對於傳統手術擔心手術相關的風險及副作用,目前已經可以透過進步的治療─動脈栓塞手術,解決泌尿大患。 鄭詩璁醫師表示,微創攝護腺動脈栓塞的治療方式,是採用攝護腺微晶球減容手術,將微導管置放在細小的攝護腺動脈中,將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日前舉辦國際研討會,研討會中除了有振興醫院的手術演示外,特別邀請花蓮慈濟醫院與中國南京第一市醫院示範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手術,透過網路視訊直播,與世界各地專家交流。花蓮慈院由王志鴻副院長、心臟內科主任陳郁志、朱新凱醫師所帶領的花蓮慈院心導管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壓力沉重,音樂的力量可以用來洗滌人心,讓人舒壓解勞。當工作煩悶時,聽一曲動聽的音樂,往往會令人心曠神移;而在臨床上,甚至是有音樂治療,讓疾病得以獲得改善,更可提升心靈的成長。學琴好處多 平衡左右腦提高聽力教育研究報告指出,在成長時期所接受的音樂陶冶,會間接影響他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33歲的李太太,在產後即返回職場上班,乳量從本來的180毫升遽降不到50毫升,試過坊間的發奶茶、魚湯、按摩,都沒提升乳量,想用吸乳器增加泌乳量卻引發乳暈水腫,乳水更分泌不出來,小孩也沒辦法喝飽,讓她面臨職業婦女工作、家庭兩頭燒困境,差點舉白旗投降。母奶是最天然的營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