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半癱婦肩膀長期痛影響復健意願 中西聯手助恢復

半癱婦肩膀長期痛影響復健意願 中西聯手助恢復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0歲陳女士因腦中風造成左側偏癱,上肢肌力3分,積極復健兩個月後因左肩疼痛開始排斥上肢復健,導致疼痛日益加劇,夜裡更抽痛難眠,經與醫師討論,決定在原本的西醫復健治療下搭配中醫針灸治療,經6次針灸治療後,大幅改善抽痛感覺,也提升接受上肢復健的意願,對復原之路更有信心。

中風後併發症 六成出現在上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中醫科醫師吳俊昌表示,經研究統計,患者中風後產生併發症的頻率為30~96%,其中以疼痛最常見,有60%發生於上肢,其成因主要是因腦部的病變,使上肢的運動控制產生不協調或失衡而疼痛,連帶造成肩關節活動度受限、限制日常活動及減低生活品質,因而降低患者接受復健治療的意願,甚至減緩了中風後恢復的進程。

針灸配復健治療 改善疼痛問題

中風後的肩疼痛機轉,與腦中風後的肩無力息息相關,故在肌力尚未恢復之前,肩痛經常反覆發生。吳俊昌醫師指出,針灸搭配復健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及提升生活品質,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會合併患處拔罐療法及外敷如意金黃散,加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吳俊昌醫師強調,若是傳統針灸治療效果不佳者,也可選擇使用新型浮針療法,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頸、腰、背、四肢關節的疼痛症,經由皮下掃散及再灌注手法來達到治療及減痛效果,療效也獲得期刊證明,不過由於是改良針具,必須自費使用。

局部疼痛症候群 外科介入可考量

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以西醫的觀點而言,中風後肩疼痛的患者,常伴隨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當肢體受傷後,會沿著原始受傷部位,朝遠端出現局部疼痛的症狀,除了慢性疼痛外,還伴隨感覺、運動、自主神經等障礙,初期會透過藥物、復健、中醫針灸治療,若是治療超過6個月,肩膀依舊疼痛且僵硬,才會進一步考慮外科介入。

【延伸閱讀】

加速中風病患復健成效 奇美醫引進智慧復健機器手

搬重物閃到腰? 中醫電針灸助快速緩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7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不久成功完成了多重器官移植手術,在陣容堅強的手術團隊中,有對默契十足的兄弟檔,一個參與換心、一個投入換肝,手足情深,彼此相助,共同搶救生命。兄弟莫名默契 升學之路都念同所學校76年次的哥哥吳柏宣和小3歲的弟弟吳柏俞,兩位外科醫師從國小、國中...

閱讀詳情 »

今年,我想來點健康生活! 受到疫情影響,生活步調受到改變,今年大家不可不重視「健康」議題,隨之補充保健食品成為日常的習慣之一,更是一種生活儀式感,除了顧好自己身體之餘,期待周圍親朋友好友也能擁有健康身體。疫情下,不僅「健康」成為送禮關鍵考量,消費者選用保健品來滋補的比例亦大幅提升。 新春年節即將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在今(12)日上午在記者會上繼續說明抗疫措施。 另外7~12歲的國小學童都不能打疫苗,鄭文燦昨(11)日宣布桃園市內的學校提早放寒假。鄭文燦表示,桃園市的疫苗覆蓋率第1劑85%、第2劑74%,外籍移工的第1劑接種率達到82.2%。現在桃園市內,65歲以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