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古傳中醫結合易學 《醫易閑話》揭開養生之秘

古傳中醫結合易學 《醫易閑話》揭開養生之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知道人體只要任何一個器官生病,其他器官就會受到影響因而有所表露嗎?作者胡塗醫在《醫易閑話》一書中提及,老祖宗們認為再微小、再隱蔽的人體疾病,不管「藏」得多深,總會通過種種跡「象」顯露出來,換句話說,在藏象學說中,正是按照臟腑的不同功能屬性和特點與五行進行類比,利用五行之間的生剋制化規律來瞭解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

 腎陽不足會使氣化失常 易有小便短小症狀

以腎為例,又稱為藏精,而精屬於「水」的一種,因人體代謝的水液,從胃開始受納到脾來運化傳輸,透過肺通調後最後則歸於腎;作者胡塗醫解釋,這時腎中陽氣發動,將氣化而分清濁,清者回到肺去輸布於各個臟器,濁者注入膀胱排出體外,如此循環反覆,靠的正是腎陽的力量,因此若腎陽不足時,氣化就會失常,也就會導致小便短少、身體浮腫等現象。

女性肝氣不舒暢 恐使月經跟著不順暢

在中醫調理上則以補益腎陽、健脾化濕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冬蟲夏草法;胡塗醫作者進一步說明,至於稱為藏血的肝,也屬液體,需要依賴腎氣的滋養,這正是「水生木」之象,因此若一個人肝氣不舒暢,不僅容易沉悶欲哭,若為女性則可能月經不調,因此養肝的方法就是性格開朗、四通八達做人做事、慈悲喜捨都有一些,並結合早睡、練習保肝護膽的方法。

心氣強弱決定脈道盈虧 血氣旺盛者面色紅潤

至於心,則為藏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那個「指揮中心」。胡塗醫作者說明,中醫認為的精神活動、思維能力等都與五臟有關,特別又以心為主,若心功能正常,一個人的神志就清楚,精神就正常,但若心功能有問題,輕者出現失眠、健忘、少年癡呆等症狀,重則精神失常,因此中醫又有「氣行血亦行」之說,尤其心氣的強弱決定脈道的盈虧,可從脈象和面部的色澤反映出來,血氣旺盛的人,血脈充盈,其脈象自然和緩有力,相較面色紅潤。

練習養氣法 助達到養五臟六腑正氣

此外,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因需要有腎、脾、肺三家來協調完成,其中肺的做法就是通過宣發和肅降來完成。胡塗醫作者在書中提及,一個人若能呼吸均勻,則肺氣出入自然通暢,這就叫「宣降正常」,反之則會誘發咳嗽、喘息、胸悶、肋骨脹痛等問題,因此若能藉由「養氣法」,通過慢慢練習,會慢慢達到呼吸細、柔、長、均、勻,便可養肺氣,更可達到養五臟六腑正氣的目的。


古傳中醫結合易學 《醫易閑話》揭開養生之秘

《醫易閑話》

★800萬人追蹤、古傳中醫傳人之作
★台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  獨家力薦
★繼全球熱銷300萬冊《問道中醫》後再創經典
★貫通古今中西,第一本以古傳中醫深入解析「醫易同源」之理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藥王孫思邈
自古以來,真正的醫者通達「醫易同源」之說,
中醫聖典《黃帝內經》,更是處處體現著易學的思想。

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他是道醫,以身證道,通過「返觀內察」,回歸生命本源。

他傳承自500年來醫家祕傳之養生精要,以淵源學識、幽默筆調、大量案例,
深入淺出演繹了易學與古傳中醫相結合的核心理念,例如為何易經八卦象數能夠治病?
為何真正的中醫開藥是「一劑知,二劑已」?古傳中醫不必「四診八綱」就能診病?
中醫與西醫到底有什麼根本上的差異?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對於醫美整形接受度越來越高,不少愛美民眾會選擇定期到醫美診所「進廠維修」維持年輕美貌,就有醫美集團前進宜蘭羅東開分院,滿足宜蘭民眾對醫美整形的需求!心繫宜蘭鄉親對醫美治療需求 醫美集團總院長黃仁吳回鄉開分院這家醫美集團的醫療團隊平均資歷超過十五年,該醫美集團總院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34歲的李女士,新婚不到三年即發現乳癌,幸好發現得早,及時手術將腫瘤清除。但這並未解決她的煩惱,因為想要孩子的她,對於後續治療要如何同時降低乳癌復發,也盡量不影響未來生育規劃,充滿疑惑。醫師建議她,採用副作用較少的雙抗荷爾蒙療法先穩定病情,如今她已是一個孩子的媽,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細胞治療為新興醫療技術,不少末期癌症患者為求一線生機,會遠赴海外尋求細胞治療。為滿足國內癌症患者的醫療需求,免除其遠赴國外求醫之苦,目前衛福部發布特管辦法,開放六項自體細胞治療項目,醫療機構得擬定完整計畫書提出申請,內容需包括細胞治療療程、技術說明書、細胞完整製程與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炎炎夏日,暑假將近,氣溫也日益攀升,青少年相約到水域戲水的機會相對增加,有些家長也會選擇親子戲水活動做為暑假與孩子的娛樂;然而,戲水固然是消暑的好活動,但相關的安全措施卻不可少。確保戲水安全 謹記救溺5招根據107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0-19歲事故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