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兒童近視率每5年提早1歲! 兩大發生尖峰年齡是它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離不開3C產品,不少父母常看著家裡孩子近視度數一路飆升,卻不知如何是好,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提醒,在台灣,近視發生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個是7歲至8歲,另一個則是13歲至14歲,而越早產生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越大。提早預防才能最大化的控制不可逆的近視。

根據全國青少年視力調查報告顯示,台灣近視率節節高升,最大問題在於近視發生的年齡層越來越下降。1983年平均12歲時才變成近視,至1995年時已降為9歲,2000年更降至8歲,平均每5年提早1歲。

廖昶斌指出,近視主要是由於看遠的成像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之上所造成,大多有眼軸增長問題,也就是軸性近視,國內學齡兒童近視問題大都屬於這一種。一般而言,嬰兒剛出生時的眼軸長平均約17.3毫米,發育完成時的平均眼軸長約23至24毫米,一旦近視,眼軸長每增加0.3毫米即增加近視度數100度。

造成近視的元凶,廖昶斌細數,從基因、環境、人為因素、早產、發育不全到疾病等都有可能。近年來,眾多研究則指出周邊屈光在近視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動物研究中發現即使中心視覺聚焦在視網膜,但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後方會誘發眼軸增長,表示在視覺發育過程中,周邊屈光占有一定重要的影響比例。

要控制近視,目前大多透過兩面向下手,一是放鬆睫狀肌,二是周邊離焦。點散瞳藥水就是透過放鬆睫狀肌來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周邊離焦則有角膜塑型片與採用周邊離焦的光學鏡片。

廖昶斌說,其中角膜塑型片與一般隱形眼鏡不同,是讓近視者在晚上睡覺時配戴,利用高透氧硬式隱形眼鏡來暫時改變角膜弧度,使角膜弧度中央變平讓影像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而角膜弧度周邊塑型後,也有周邊離焦的效果;一般晚上睡覺時配戴8至10小時,約有8、9成的人白天不用配戴眼鏡即可獲得清晰視力一整天。

另一方面,廖昶斌說,近年來也有採用周邊離焦設計的光學鏡片,刻意將鏡片的周邊離焦落在視網膜前方,從而避免眼軸拉長的風險,達到控制近視惡化的目標,對於不想使用散瞳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片者,也是一種新選擇。

廖昶斌強調,高度近視會增加未來眼睛病變的機會,一開始有近視時,就得控制度數避免惡化,才能保護眼睛健康,不管採用何種方式控制近視,重點皆要與醫師討論後選擇,並定期追蹤。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日本腦炎多2例! 男子發燒、咳嗽後「講話不輪轉」急送加護病房

當心!致死率最高6成的「致命蟲咬」 上周全台6縣市連爆14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說:欣健康網站大放送!民眾參加「健康知識大哉問」,只要回答五個問題,並將挑戰成功文分享至個人臉書塗鴉牆,就有機會將近萬元瘦身機帶回家。(圖/欣健康)欣傳媒 欣健康/楊晴雯您知道嗎?台灣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民眾,沒有正確量血壓的觀念,此外,還有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常識,也經常被民眾忽略。欣健康網站(...

閱讀詳情 »

近日,“新店民宅氣爆”事件牽絆著大家的心,事故中有大量的傷員被燒傷。那麼遇到燒傷該如何自救呢?燒傷後不要用一些“土方子”擅自治療,以免影響到專業醫生的診治。 數據︰燒傷患者只佔整個燒燙傷患者的20%左右王磊副主任醫師介紹說,在平時的接診過程,大部分是...

閱讀詳情 »

  創可貼通用名叫苯扎氯銨貼,顧名思義,有了創傷就貼上,可以說它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外用藥之一。創可貼又叫“止血貼”,因為它具有止血,護創作用,它是由一條長形的膠布,中間附以一小塊浸過藥物的紗條構成,由於它的結構的限制,創可貼只能用於小塊的創傷應急治療,從而起到暫...

閱讀詳情 »

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到目前未見趨緩,四國共累計超過兩千例,致死率也過半。面對實驗性治療藥物嚴重短缺,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於數量稀少實驗藥物的分配,其實只是通則,在台灣並沒有案例出現的情形下,與國際間保持暢通的連絡管道,是因應未來可能發展的適當做法。 疾病管制署表示,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