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炸薯條致死率高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馬鈴薯如何烹調很重要。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最新的研究發現,一個禮拜吃兩次以上的炸馬鈴薯會增加非自然死亡的風險。但馬鈴薯若非用油炸的方式烹調,則就不會有上述的風險。

炸馬鈴薯(例如薯條)是風行全球的食用方式。在美國,一個人一年可以吃掉112磅的馬鈴薯。其中33.5磅是新鮮馬鈴薯,其他78.5磅都是烹煮過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用油炸的方式處理。

吃炸薯條致死率高

領導該研究的研究員Veronese跟他的同事追蹤4440位年紀從45歲到79歲的人,一共追蹤了八年的時間。他們把受試者以一週吃多少馬鈴薯的量來區分成不同群組過去八年間,總共有236位受試者死亡。結果研究者發現一週吃兩到三次炸薯條的人是不吃薯條的人的兩倍以上。炸薯條、洋芋片、炸薯餅,還有其他需要油炸的馬鈴薯都是[炸馬鈴薯],受試者的性別跟年齡並不會影響結果,但是資料顯示,男性比女性,年輕者比年長者更喜歡吃炸馬鈴薯。

但這項研究只是觀察性的,研究者發現吃炸馬鈴薯似乎與非正常死亡之間有關聯,但不能精確地說吃炸馬鈴薯一定會造成早期死亡。Veronese說:[儘管只是觀察性的研究,但是我們相信食用油,因為含有飽和脂肪,造成心血管阻塞,這是早期致死的原因。當然其他因素,例如過度肥胖、高鹽的飲食也對非自然死亡有影響。]

美國國家馬鈴薯協會的執行長John Kelling表示這個數據並無法適用到全部族群。他認為馬鈴薯是很健康的蔬菜,中型的馬鈴薯才110大卡,並且不含脂肪,沒有鹽分,也沒有膽固醇,並且提供一個人一天1/3需要的維他命C。

Susanna Larsson,是瑞典環境醫學機構的助理教授,她說這個研究沒法證明吃馬鈴薯會增加早期死亡的風險,而且應該是其他原因造成早期死亡的。炸馬鈴薯風行於英美,屬於較不健康的飲食,但她自己做的類似研究並沒有發現吃馬鈴薯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吃炸過的澱粉類食物(像是炸薯條)的風險在於丙烯酰胺,紐約諾斯威爾營養中心的營養師Stephanie Schiff說,丙烯酰胺是一種化學物質,特別存在於被油炸過後的澱粉食物,像是炸、烤過的薯條。這種物質對人體有害,甚至會引起癌症。因此,她認為食用澱粉類食物最好的方法是水煮或是清蒸,如果要用烤的,也越快越好,不要食用顏色已經成為[深棕]的馬鈴薯。因為顏色越深,就代表食物中含有的丙烯酰胺越多。

此外,她認為馬鈴薯不應該存在冰箱中,因為會增加事後烹調時馬鈴薯內部丙烯酰胺的含量,人們可以改吃蔬菜水果取代馬鈴薯。因此,她認為人們食用炸薯條的次數,應該嚴格被限制。

 

參考資料:

Eating fried potatoes linked to higher risk of death, study says

 

相關推薦

許多民眾至日本旅遊時,總喜歡吃拉麵,不過,台灣麵條料理文化之豐富,可不輸給日本,種類之多,讓不少外國觀光客垂涎三尺。無論是拉麵、油麵、刀削麵、雜糧麵、蔬菜麵、麵疙瘩都有各自的美味,然而各種麵食本身的含水量不一,烹煮及保存方式也不盡相同。 國人偏愛各式麵食,在麵條的選擇上種類更是多樣且寬細不一,衛生...

閱讀詳情 »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及內政部統計,臺灣預估將於2026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活躍老化」,強調提升每1位老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能讓社會更美好。 然而,面對國內人口結構老化可能帶來的危機,其實也可以逆向思考轉變為商機。行政院主計總處1項調查顯示,目前國人家庭醫...

閱讀詳情 »

1名女高中生,原有300度的高度散光,因近來近視加深到眼科求診,希望透過角膜塑型鏡片減緩近視度數加深,在醫師的評估建議下,該女高中生改採散光型的角膜塑型鏡片1周後,成功矯正到1.0的視力。 眼科醫師陳逸川解釋,散光患者在發育過程中會偏向弱視,臨床上也發現,高度近視或高度散光的人即使戴一般眼鏡,由於...

閱讀詳情 »

許多皮膚問題與飲食息息相關。1位年約30歲的女病患,原先手部就有溼疹問題,連續治療2個多月,病情已穩定控制。沒想到,過了一個年,大吃大喝不忌口,年後趕緊回診,整個手掌溼疹發得厲害、還蔓延到指縫、指甲邊緣,紅腫搔癢、徹夜難眠。 收治該名病患的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患者年假期間鬆口吃了些許龍蝦、嗑瓜子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