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耳不聾」!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傳說故事】

相傳唐代有個叫劉簡的人,平生愛慕仙道,聽說哪裡有名山仙跡,定要雲遊覽拜訪。開元(公元713-741年)初年劉簡遇到一位自稱「虛無子」的採藥老人,虛無子被劉簡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便把他帶到自己的藥園參觀。虛無子對他說:「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長壽是可望的。」虛無子指著水池邊一種長得墨綠的草說:「別以為只有高山上的靈芝是仙草,這水邊也長仙草,我就是常用這種草藥,活到百歲而發不白,耳聰目明的。」

臨別時,虛無子送給劉簡一包藥種,讓他回去後種在水池或水田邊,苗長到半尺以後即可開始服用。嫩時可當菜吃,夏秋可採鮮莖葉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二兩左右。冬天則用陰乾的莖葉,每天一兩煎水飲用。長期堅持,必有所成。劉簡回家後按照虛無子的吩咐,種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歲而發不白、耳不聾,還能看清書上的小字。因這種植物葉墨綠,劉簡便給它取名為墨鬥草或旱蓮草。

墨旱蓮,別名蓮草(出自《滇南本草》),旱蓮草、旱蓮子,白旱蓮,墨鬥草,墨菸草、墨菜、墨記菜,黑墨草,水旱蓬。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淨泥沙,曬乾或陰乾。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乾燥的墨旱蓮全草被白色茸毛。莖圓柱形,綠褐色或帶紫紅色,有縱棱。葉片捲曲,皺縮或破碎,綠褐色。莖頂帶有頭狀花序,多已結實,果實很多,呈黑色顆粒狀。浸水後搓其莖葉,則呈黑色。氣微香,味淡微咸。以色綠、無雜質者為佳。

【典籍來源】《滇南本草》:"固齒,烏須,洗九種痔瘡。"

【性味】甘酸,涼。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涼血,止血,補腎,益陰。

【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鬚髮早白,白喉,淋濁,帶下,陰部濕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熬膏、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撒或搗絨塞鼻。

【注意】脾腎虛寒者忌服。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臨床應用】

1、治療白喉:取新鮮旱蓮草的根、莖、葉,用涼開水洗淨,搗碎絞汁,加等量蜂蜜;兒童每日100毫升,分4次口服。

2、治療肺結核咯血:取旱蓮草全草、白茅根莖製成注射液,每毫升含早蓮草0.5克,白茅根0.5克。每天肌注2~3次,每次4毫升;對大咯血患者,可用注射液4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中靜注,每天2~3次。用藥時間一般為4~5天或稍長些。副作用偶有寒戰、高燒,待出汗後即消失,多為製劑不純所致。

3、治療痢疾:取旱蓮草4兩,糖1兩,水煎溫服。通常服1劑後開始見效,繼服3~4劑多可全愈,無副作用。

4、防治水田皮炎:取墨旱蓮搓爛涂擦手腳下水部位,擦至皮膚稍發黑色,略乾後,即可下水田勞動。每天上工前後各擦1次,可預防手腳糜爛。對已經糜爛的也可使用。

【經驗方】

1、治吐血成盆:旱蓮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節湯開服。

2、治吐血:鮮早蓮草四兩。搗爛沖童便服;或加生柏葉共同用尤效。

3、治咳嗽咯血:鮮旱蓮草二兩。搗絞汁,開水沖服。

4、治鼻衄:鮮旱蓮草一握。洗淨後搗爛絞汁,每次取五酒杯燉熱,飯後溫服,日服兩次。

5、治小便溺血:車前草葉、金陵草葉。上二味,搗取自然汁一盞,空腹飲之。

文章來源 今日頭條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你絕對會喜歡!!

車輛後排腳下為何有凸起?百分之99的人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40歲季芹公開超強「仙女食譜」!!腰圍狂瘦7吋!!只剩49公斤!她每天都吃…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你知道嗎?超市裡的4種奶並非真牛奶,而你卻經常買來喝!!!

吃這個藥,到一百歲「頭髮都不白」 「耳不聾」!

相關推薦

紅茶的成分與功效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紅茶的主要成分有單寧酸、咖啡因、胺基酸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綠茶或烏龍茶相比,紅茶含有的單寧酸特別多。單寧酸是一種會產生苦味的多酚類,具有分解中性脂肪(又稱三酸甘油酯),以及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值的效用。 茶葉中的多酚還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能夠抑制容易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中醫被視為中華地區歷史悠久的醫學至寶,許多民眾除了至中醫院就診外,更會至坊間中藥行「抓藥方」;儘管中藥行經營者多具有經驗,但多半缺乏藥理背景。對此,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呼籲,政府應積極制定完整措施辦法,不僅保障民眾健康無虞,同時也給予中藥行可因應調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毒性強烈的僧帽水母出現在台灣沿海,若民眾誤觸,恐產生「水母性皮膚炎」,甚至喪命。美容皮膚科診所院長徐常捷警告,水母觸手有劇毒性刺絲包,嚴重會併發噁吐、胃痛、呼吸困難等全身性症狀。若不慎接觸,切勿潑灑尿液、氨水、清水等液體,以免加劇毒性釋放;除觸手體體積過大外,應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數據已成為智慧醫療發展重要的一環,隨著各大醫學中陸續建構健康大數據,台北榮總也不落人後,加入智慧醫療行列,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以及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的領導下,協同資訊室以及各單位專家,花了九個月時間,建構完成大數據中心,並開放研究者申請使用。健保資料庫結合大數據 仍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