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告別搖頭晃腦 行為治療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告別搖頭晃腦 行為治療好有效

18歲前若出現多種動作型抽動及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聲語型抽動,且抽動頻率起起伏伏,症狀開始超過1年,就要注意恐為妥瑞氏症在搞怪!小華是一個小學5年級的男生,國小3-4年級時開始出現眨眼、做鬼臉,過了一年會搖頭、抖動身體,接下來更出現了清喉嚨的重複聲音。小華壓力大到上課不能專心,因為不敢吃藥,因此透過行為治療矯正抽動症狀,經過8次的反向行為治療(Habit Reversal Treatment, HRT)介入後,症狀大幅改善。

青春期後1/3妥瑞兒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王明鈺表示,典型「妥瑞氏症」個案中,這些重複不自主的動作及聲音是醫學上所稱「抽動(tic)」,通常在妥瑞氏症在10~12歲症狀呈現較嚴重。青春期後有約1/3的妥瑞兒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另外1/3的人症狀會逐漸緩解,剩餘1/3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由於症狀古怪,許多患者甚至被人誤解認為是遭到咒詛。許多患者因為不自主的動作引人側目,甚至被模仿、嘲笑、排斥或被誤解。頻繁的抽動也讓患者疲憊、不舒服甚至受傷或無法專注完成任務,這時就需要進行治療。

父母與老師可提醒多作對抗反應練習

目前妥瑞氏症多以藥物治療法為主,但國外研究發現,行為治療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習慣反向訓練(Habit-Reversal Training, HRT)可透過認知訓練讓患者覺察抽動前的前兆,利用對抗反應訓練教導患者做出與抽動相反或較不會引起注意的動作,取代抽動產生,使身體得到相同的緩解感受。

王明鈺醫師表示,在治療室以外的時間,父母與老師提供的社會支持非常重要。當個案開始抽動時,父母應該提醒他多做對抗反應練習,當孩子成功覺察並使用對抗反應取代抽動時,父母應給予鼓勵,增加他們的正向感受,提高孩子繼續練習的動機,這樣的治療成效並不亞於藥物治療,是病患的一項福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旦發現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就要到眼科求診,這是一般人最直接的反應;不過,中國這名39歲女子檢查出白內障,卻無法求助眼科,醫師建議要看內分泌科才行,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檢查發現原來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出現水晶體鈣化,才導致白內障。 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少 導致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性觀念偏差,年輕族群對於避孕觀念存有迷思!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公布「大一學生避孕閨密大調查」,結果發現,大一新生有性經驗比例達16%,其中僅7成2在性行為時會使用保險套,更有1成學生沒有做任何避孕措施,原因竟是一時「性」起,來不及避孕。醫師表示,避孕觀念錯誤,可能導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光在去年就奪走1萬9千多條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依據近5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男性有上升趨勢,且發生率是女性的2.8倍以上;在年齡部分,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