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咖啡族搭這2味,避免手腳冰冷 袪寒熱飲這樣喝!

咖啡族搭這2味,避免手腳冰冷 袪寒熱飲這樣喝!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氣象局預測連續多日低溫,營養師提醒,天冷想喝熱飲祛寒,喝對成分也很關鍵;選熱豆漿、牛奶、花草茶和薑茶可有效暖身,喝咖啡、茶類、可可反而容易手腳冰冷,喝酒更要小心失溫風險!
善用蛋白質、薑素、黃酮類 提升「攝食產熱效應」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想靠食物讓身體熱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指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佔攝取熱量的20~30%,醣類為5~10%、脂肪為3%以下;所以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到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
而2012年《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喝熱薑茶後有提升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飽足感。許惠玉提醒,市售薑母糖塊或即飲包要注意高糖問題,最好買老薑自己烹煮,並盡量減少加糖。
另外,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發表的中國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木犀草素可增強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產熱基因表現,進而提升產熱作用。許惠玉表示,木犀草素為黃酮類化合物,存在於菊花、薄荷、百里香、迷迭香等,可調製成花草茶,亦含於芹菜、洋蔥、花椰菜等;花草茶不含咖啡因,適合各種年齡層飲用,但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
咖啡因可能導致手腳冰冷 酒精易造成失溫
許惠玉說明,天冷時許多人也愛喝熱咖啡、熱茶或熱可可,但這類飲品要注意咖啡因問題。2014年《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期刊發表美國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少,故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溫度會降低,容易感覺手腳冰冷。許惠玉建議,冷天想喝含咖啡因飲品時,可搭配薑粉肉桂粉等溫熱食材,改善血液循環。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天冷可以喝酒來暖身,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寒冷時應避免飲用酒精飲料,因為體溫會更快速散失;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提醒,酒精造成的溫暖感可能讓人低估寒冷對身體造成的額外壓力!許惠玉提醒,酒精會抑制神經傳導物質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分泌,造成血管擴張流向四肢,使手腳、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讓人誤會身體在發熱,其實是透過皮膚在散熱,身體會越喝越冷。另外,酒精也會抑制糖質新生作用,不僅有低血糖的危險,還會破壞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所以在冷天過量飲酒還可能會導致失溫!
董氏基金會建議,飲品暖身只是短暫性的效果,重要的還是透過活動、運動提高新陳代謝;如上班族常久坐不動、手腳容易冰冷,記得工作間歇時起來伸展一下,並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快走、跑步等,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呼呼。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對於乳癌患者來說,最怕聽到「復發」二字,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乳癌復發患者提起精神,聽從醫師建議,勇敢抗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饒坤銘就遇到一位60多歲的患者,20多年前確診乳癌、接受開刀治療,10年前復發,幾乎所有化療、荷爾蒙藥物都用過一輪,雖然控制住病情,還是在4年前再度復發,她接受新...

閱讀詳情 »

有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便便順人不老」,只要消化道機能健康,精神氣色好,人就顯得年輕。但現代人生活忙碌、作息不正常,三餐都在外解決,導致「屎不出來」的人越來越多。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的調查,全台居然超過500萬人有排便不順問題,有些人甚至表示,嚴重時一星期也沒有便意,就算努力與馬桶先生培養感情,也還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肌梗塞裸金屬支架 再狹窄風險較高心肌梗塞來的突然,置放血管支架是救命選項之一。過去血管支架是以裸金屬支架及塗藥支架為主,當裸金屬支架置入後,血管被撐開,支架貼於血管內面,血管中內皮細胞會自然癒合結痂,但癒合過程卻因結疤過厚而容易再度狹窄。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台灣介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肝臟青紅燈 APP隨時監測肝纖維化狀態肝病是國病,目前還沒有「軟肝」特效藥,為讓民眾方便計算自己的肝纖維化指數,幫助國人掌握肝臟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推出全台第一個中文介面的「肝纖維化指數」應用程式(APP),當使用APP計算時,若是無或輕微肝纖維化,會顯示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