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蝙蝠 傳染之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全球因為武漢病毒而人人自危,一開始科學家認為是因為蛇引起,最後比較多的結論認為最終元凶是來自於蝙蝠。

環境醫學專家彼得·達薩克博士(Dr. Peter Daszak)說:[當我們注意病毒的基因序列,跟現在已知的冠狀病毒比較,會發現他們最相近的親戚是來自蝙蝠。

從過去到現在,蝙蝠一直被視為生化上的超級大壞蛋。蝙蝠身上像是大水庫,滿載各種致死的病毒,過去已經在馬來西亞、烏干達、澳洲等地造成很多死亡案例。例如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症狀有致死的大腦腫脹。人類因為喝了棗子汁而感染,棗子汁看似無害,但棗子樹卻可能被帶有病毒的蝙蝠唾液或尿液汙染。

蝙蝠 傳染之源

為何蝙蝠這麼容易帶有病毒,也那麼容易傳播病毒?蝙蝠的品種很多,大概有1300多種,比鼠類少一點。牠們在地球分布廣大,除了南極洲以外,地球每個洲上都有蝙蝠。比起其他地域性的動物,牠們的生命期比較長,喜歡群聚,一個山洞裡面可能住了百萬隻的蝙蝠,這也為何牠們容易感染,也容易互相傳播。然而,儘管蝙蝠是帶原者,但牠們似乎活得很健康,除了會感染狂犬病以外。

另外,蝙蝠有絕佳的適應能力,免於病毒侵襲。因為飛行能力,幾世紀以來的演化促進蝙蝠免疫能力,讓牠們更能對抗病毒。

雖然蝙蝠不是唯一會傳播病毒細菌的動物。老鼠、黑猩猩都是傳播致死病毒的元凶。但是蝙蝠大概是這些動物中最兇惡的,身上帶著的病毒也是最危險的。

加上因為人口眾多,人類的部落不斷擴張,讓人類與蝙蝠的居住環境越來越靠近,也讓人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現在,為了確定這次的武漢病毒的始作俑者是不是蝙蝠,或是其他動物,科學家正在實地以及實驗室努力追尋結果。只能說一切都是嶄新與未知,人類未來要面臨的危機也是嶄新與未知。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1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列席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昨日專家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由於其中和抗體效價是AZ的3.4倍,最終核准製造。至於總統蔡英文是否帶頭施打國產疫苗,提升打氣?指揮官陳時中僅簡短回應,「尊重她本人意願」。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則表示,總統、副總統...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國內疫情已較為穩定,為兼顧國內妥善安排人力及實務上業務需求,自今年7月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之其他工作場所。至於工作延伸(即雇主指派移工至客戶契約履行地工作),考量移工流動性較高及染疫風險,仍暫緩解封,未來將視疫情再行檢討。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真的來了,高端疫苗今(19)日正式通過緊急授權使用EUA,獲食藥署核准專案製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曝光最快供貨時間點落在8月份「少量供應應該沒問題」。不過,外界要求揭露做為審查標準的國人接種AZ疫苗抗體效價數字,陳時中則拒絕,稱因聯亞疫苗還在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