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咳嗽、拉肚子、潮紅… 無害小症狀?竟是凶猛神經內分泌腫瘤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多年來始終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有種癌症還真可能來得無聲無息。咳嗽、拉肚子、腹痛,甚至於潮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這些看似無害的症狀,卻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可能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表現症狀,少數狀況下還是可能會惡化,並長得又快又兇猛。

一提到神經內分泌腫瘤,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2011年因胰臟癌病逝的他,正確來說就是屬於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而好萊塢傳奇女星的奧黛莉赫本,也是神經內分泌瘤的患者。

梁程超說,大部分人想到癌症,第一印象都是長在某個器官的惡性腫瘤,等到癌細胞發展到一個程度才會開始轉移到其它器官,但神經內分泌腫瘤卻是可能發生在全身各處,更要命的是,早期沒什麼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又沒有特異性,因此常被誤認是其他病症。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常見疾病,可能原發於胰臟、腸胃、肺等器官,臨床最常見發生於消化系統,尤其以直腸最多,若發展過大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並發生轉移。

梁程超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發生的器官分別是腸胃道、肺部與胰臟,尤其在腸胃道中的直腸為最多數,幸運的是,近年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不少神經內分泌腫瘤都在進行腸胃內視鏡檢查時意外被發現。有些甚至被當成息肉切除,病理化驗時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大部分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從較深的地方生長出來,所以單以內視鏡息肉切除術較難移除乾淨。梁程超說,超過1公分者就必須以黏膜下剝離術做切除,而目前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查方式,除了腸胃內視鏡檢查,還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振造影MRI。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冠疫苗不再有錢也打不到! 指揮中心首度鬆口「有可能開放自費」

婦人天天「蛋糕+手搖飲」體重還掉3公斤 非吃不胖病質而是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已連續3個多禮拜每日新增破百例確診,目前全國維持三級警戒至6月28日。外界關心,國內何時能降為二級警戒,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表示,上午跟各縣市召開的會議上還沒提出相關討論,還是維持全國三級警戒至6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一延再延之後,民眾自主封城跟中央頒布的強化措施究竟有沒有效果?觀察疫情是否反轉的重要指標之一、象徵傳染力的「Rt值」有了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證實,指揮中心內部參考用的最新數值已經掉到0.7了,距離上一次公布的1.02(5月31日)「...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陳儀潔 王聿瀠 程子奕 李新琳/台北報導 端午節連假明正式展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晚間9點開始也將啟動最嚴格的高速公路「封路」管控措施,不但車流量有上限,壓在「平常連假交通量的2分之1以下」,還將出動警力驅離回堵到平面道路的車輛,交通部不諱言就是要以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端疫苗昨傍晚宣布解盲成功,食藥署則早一步在昨天上午公布國產疫苗的EUA審查標準,時機點巧合,外界湧現有「先射箭再畫靶」的質疑,對此,食藥署今(11)日澄清並回擊,專家會議早在5月28日就訂好標準,要不是近日國產疫苗議題各界炒翻天「根本沒打算公布」、「這麼專業的東西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