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雖然每天刷牙,但若未徹底潔牙,牙結石仍會默默堆積,侵蝕牙齦與口腔健康,因此定期洗牙確有其必要性!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提醒,洗牙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必要之舉;然而,因洗牙需透過機器震動來清潔,且可能會造成牙齦輕微的傷口,因此若有凝血異常、先天性心臟病、裝有心律調節器、慢性肺部疾病者在洗牙前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醫師評估與準備。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為維護口腔健康,一般建議民眾應每半年洗牙一次,及時清除牙結石,才能避免牙結石堆積惡化成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問題。黃斌洋醫師說明,牙結石是由牙菌斑堆積而來,若已形成結石時,即便用牙線、牙刷也難以清除,故需要藉由定期洗牙來清除牙結石問題。而洗牙是利用電磁效應原理,透過機器的高密度震盪加上水流來清除牙齦溝的頑強結石,在清潔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牙齦出現細微的傷口,雖然對一般人無害,但若有以下疾病者則多加留意!

 

1. 凝血異常者:

因採用超音波洗牙恐造成牙齦出現細微傷口,患者可能會有凝血不易,甚至是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2. 使用心律調節器者:

因超音波洗牙是運用電磁效應原理,在洗牙過程恐干擾心律調節器的正常運作。

 

3. 心臟疾病者:

若有先天性心臟病、曾患有細菌性心內膜炎、或換過心臟瓣膜者都須留意因洗牙導致的牙齦傷口恐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且細菌可能會經由血液循環到達心臟,恐導致心內膜炎、或使心臟構造受到損傷。

 

4. 慢性肺部疾病者:

洗牙時因機器震盪會產生許多細微的水滴,對於患者來說這些細微水珠可能會刺激氣管造成氣管收縮,進而出現呼吸受阻的狀況。

 

黃斌洋醫師提醒,為維護個人健康,上述患者在洗牙前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以利醫師進行評估與事前準備。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

 

延伸閱讀:

【洗牙的重要性】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62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32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相關推薦

洗澡、游泳、泡溫泉時,耳朵不小心進水了該怎麼辦才好?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若為少量進水時,耳道中的耳垢有吸濕的作用,故無需特別處理,或亦可用吹風機的弱風慢慢吹乾;但若耳朵進水較多時,可嘗試將頭側向進水那側跳一跳,通常狀況即可解除。  耳朵進水時,到底該怎麼處理才好?吳書毅醫師表示,若耳膜正常的情況...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 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因為這一塞,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

閱讀詳情 »

孕期乳房變化正常嗎?哪些是病變徵兆?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王文科 懷孕因荷爾蒙的影響,通常生理會出現許多不同以往的變化,像是常見的孕吐、容易疲勞、皮膚暗沉等,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而乳房變化幾乎所有女性都非常有感,哪些乳房變化可能是病變的徵兆? 很...

閱讀詳情 »

56歲張先生沒有感冒、過敏病史,近4個月來卻飽受鼻塞之苦,只能用嘴巴呼吸,睡覺時鼾聲如雷,以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沒多作理會,直到咳痰咳出血絲才就醫,確診為第1期鼻咽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陳亮宇表示,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地區,其中以40至50歲的男性最常見,發生原因與遺傳、EB...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