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雖然每天刷牙,但若未徹底潔牙,牙結石仍會默默堆積,侵蝕牙齦與口腔健康,因此定期洗牙確有其必要性!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提醒,洗牙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必要之舉;然而,因洗牙需透過機器震動來清潔,且可能會造成牙齦輕微的傷口,因此若有凝血異常、先天性心臟病、裝有心律調節器、慢性肺部疾病者在洗牙前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醫師評估與準備。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為維護口腔健康,一般建議民眾應每半年洗牙一次,及時清除牙結石,才能避免牙結石堆積惡化成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問題。黃斌洋醫師說明,牙結石是由牙菌斑堆積而來,若已形成結石時,即便用牙線、牙刷也難以清除,故需要藉由定期洗牙來清除牙結石問題。而洗牙是利用電磁效應原理,透過機器的高密度震盪加上水流來清除牙齦溝的頑強結石,在清潔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牙齦出現細微的傷口,雖然對一般人無害,但若有以下疾病者則多加留意!

 

1. 凝血異常者:

因採用超音波洗牙恐造成牙齦出現細微傷口,患者可能會有凝血不易,甚至是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2. 使用心律調節器者:

因超音波洗牙是運用電磁效應原理,在洗牙過程恐干擾心律調節器的正常運作。

 

3. 心臟疾病者:

若有先天性心臟病、曾患有細菌性心內膜炎、或換過心臟瓣膜者都須留意因洗牙導致的牙齦傷口恐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且細菌可能會經由血液循環到達心臟,恐導致心內膜炎、或使心臟構造受到損傷。

 

4. 慢性肺部疾病者:

洗牙時因機器震盪會產生許多細微的水滴,對於患者來說這些細微水珠可能會刺激氣管造成氣管收縮,進而出現呼吸受阻的狀況。

 

黃斌洋醫師提醒,為維護個人健康,上述患者在洗牙前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以利醫師進行評估與事前準備。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

 

延伸閱讀:

【洗牙的重要性】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62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32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哪些人洗牙要注意?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開放瘦肉精美豬換到什麼?衛福部長陳時中在媒體專訪時先後吐出「換取一個國際地位」和「信守承諾」兩種說法,遭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臉書上砲轟「政策不能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對此,陳時中今(15)日再被媒體追問,先是苦笑一番,接著他強調月亮當然...

閱讀詳情 »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不胖的「紙片人」未必是好事!門診就有一名身高172公分、體重僅有45公斤的16歲少年,日前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以及拉肚子等症狀,凌晨開始嘔吐超過5次,緊急送急診就醫,發現十二指腸腸阻塞,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背後主因就是...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追求曼妙體態,不少女性熱愛重訓、深蹲,但怎麼越練越頻尿、下腹疼痛甚至性交時麻木、疼痛?一名31歲的女性就遇上這樣的困擾,工作之餘熱愛重訓及慢跑的她,近一年來常常感到頻尿、伴隨下腹疼痛,止痛藥一開始有效,但發作卻越來越頻繁,甚至性趣...

閱讀詳情 »

蠶豆症是一種先天性的遺傳疾病,至今尚無法根治,因此患者需學習終身與疾病共存。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蠶豆症患者只要學會遠離特定發病物質,包括避免使用萘丸、紫藥水,不吃蠶豆與其製品、不任意使用藥物等,如此就能正常生活,也不會影響健康。  蠶豆症患者在台灣並不少見,根據統計數據指出,台灣新生兒中每百人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