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單側突發性耳聾聽力驟降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1名年約26歲的李小姐於去年罹患突發性耳聾,導致左耳聽力急速下降,最初未察覺,某天遮住一邊耳朵發現兩邊聽力落差很大才趕緊就醫,經耳鼻喉科醫師判斷為耳中風。經住院接受類固醇注射、高壓氧及傳統針灸療法治療,無奈聽力並無好轉跡象,直到經友人介紹,採用山元式新頭針療法約1個月,聽力才逐漸恢復正常。

  突發性耳聾為耳鼻喉科的急症,又稱為耳中風。醫學臨床上的定義是72小時之內連續出現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10萬分之5到20,發病年齡多介於40至60歲之間,男女比例相當,通常多發生於單耳,極少雙耳同時發生。

  收治李小姐的中醫師高資承指出,當初患者就診敘述中醫針灸仍無法改善症狀,於是嘗試用山元式新頭針療法,選用耳感覺點4點、腦第8對神經等刺激點為她進行每周1次的治療,療程期間無搭配服用中藥。治療前李小姐的平均聽力為78分貝,據患者表示,治療第1次後耳鳴現象減輕,進行到第3次時已可正常接聽電話,第4次前來治療時更告知,赴醫院經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確認聽力已恢復至17分貝,顯示聽力痊癒。

  截至目前醫界對於突發性耳聾發生的真正原因尚無定論,高資承說明,最常推測的原因為病毒感染或血管因子造成,另有部分病患因氣候、溫度突然轉變,導致供應內耳血流的血管血液循環不足,造成聽力出現障礙,尤其好發於秋冬季節氣候轉換之際。

  臨床上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第一線藥物,以口服或注射類固醇來抑制病患內耳發炎反應為主;另一方面再配合給予抗血栓藥物,以及血管擴張劑來幫助增加內耳血液循環,病患住院治療後可望改善約3成的聽力。

  高資承提醒,若出現單側耳朵聽力消退或耳朵悶塞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診治。根據治療經驗歸納,突發性耳聾病患於1周內接受治療、初診時聽力喪失程度較輕、高頻聽損較低頻聽損輕微,以及年紀較輕、無眩暈病史,且曾接受類固醇治療者,預後聽力恢復較佳。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高齡人口快速成長,台北市更是六都中老最快的城市!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報告,至今年9月,全台高齡人口已急遽攀升,65歲以上人口已占全人口15.86%,其中台北市更已達18.8%,逼近「超高齡社會」門檻只差一步而已。台北市衛生局今(28)日宣布首創「台北高齡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吃早餐界的第一配角,竟差點惹出心血管風險!門診就有一名公司老董平日早餐嗜吃「稀飯+肉鬆」的傳統黃金組合,就愛肉鬆那種鹹香滋味,結果健檢時發現心血管疾病風險參考指標的丙二醛MDA指數升高,恐讓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提升。背後原因,若炒肉鬆的油不耐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者不定期檢查,等於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國健署今(28)日公布國內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國人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近2成合併有心臟疾病,合併腎臟疾病者也有約1成,其實這些合併症皆可以透過早期檢查發現,偏偏調查顯示大警訊,竟有3到5成糖尿病患忽略各項定期檢查。 在...

閱讀詳情 »

在台灣,不少男性飽受雄性禿困擾,每當照鏡子的時候,看著髮際線往後退,整體造型漸顯老態,心情就會很低落,像陳先生就是如此,當時他想盡辦法,想挽救掉落髮絲,從擦生薑、塗抹生髮水,到服用口服生髮藥物,都積極嘗試,但一連串嘗試下來,掉髮現象不但沒有改善,也很怕口服藥會如人所說影響性功能,原本徬徨無助,後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