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中生吞嚥困難、打嗝想吐、食慾不振 胃食道逆流惹禍

國中生吞嚥困難 打嗝想吐 食慾不振 胃食道逆流惹禍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15歲國中生,吞嚥困難,早上容易打嗝,想吐,不太有食慾,吃胃藥後症狀仍持續,家長擔心不已前來求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輕微食道炎及些微胃食道逆流,開立制酸劑效果未明顯改善,輔以搭配蠕動藥物後症狀緩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常見打嗝、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火燒心等症狀,好發於年輕女性。


胃鏡檢查正常 未看到食道發炎或賁門鬆弛症狀


胃鏡檢查沒問題,卻仍受逆流之苦?邱展賢解釋,大多數胃食道逆流症狀患者,胃鏡檢查正常,未看到食道發炎或賁門鬆弛症狀。臨床觀察,胃食道逆流症狀患者即使胃鏡未發現異常,透過藥物治療仍然可以改善。


邱展賢說明,食道兩端括約肌,分別連結咽喉與胃,當食物通過時才會開啟,食道功能異常時也會有逆流的症狀。食道功能正常與否,需要食道黏膜的健康、食道蠕動協調及賁門括約肌控制的配合,如果食道黏膜處於發炎或黏膜神經敏感,患者容易對食物過度敏感引起不舒服如悶痛、火燒心;食道蠕動異常問題容易有喉嚨卡卡、異物感、吞嚥不易的症狀;下食道括約肌異常鬆弛,容易引起打嗝,吃進的食物容易卡住,不易吞下去。


長期胃食道逆流 可能帶來食道潰瘍、食道癌風險


胃食道逆流,不要忍!邱展賢指出,這些異常症狀造成不同程度的食道逆流,症狀不易區分,需詳盡了解病史及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選擇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食道功能異常多與情緒壓力有關,當忙碌或壓力大症狀又會出現,因此許多患者對於症狀習以為常,忍一下不適感就好,卻輕忽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帶來食道潰瘍、食道癌的風險。


邱展賢提醒,胃食道逆流反覆發生,與壓力、生活飲食習慣有關,改善胃食道逆流,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外,生活習慣及飲食控制也是相當重要,適當運動,調解壓力,注意體重控制,進食速度不要太快,咖啡、甜食、菸酒和刺激性的食物要盡量避免,倘持續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找尋專科醫師治療,避免症狀惡化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產後媽媽打個噴嚏瞬間漏尿 強化骨盆底肌雷射治療有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2021.07.0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5日為止,已經有68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衛生福利部發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事故傷害之外,包含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皆與吸菸有直接或間接相關。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戒菸的百個理由」中將「吸菸者若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後罹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更大」列為首要戒菸理由。戒菸者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1歲男子因吞嚥疼痛到受不了,到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檢查後,發現病人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經重裝防護動手術,終於能順利放療與化療。吳弘斌呼籲,癌症都有治療黃金期,即使疫情升溫,醫護人員會謹慎防疫保護病人,千萬別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陰影已籠罩全世界一年多了,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提醒,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所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只對肺部有影響,日後亦須注意對泌尿系統和生殖器官所造成的可能傷害。病毒造成腎損傷 泌尿道也難逃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是透過細胞上的ACE2和TMPRSS2兩種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