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人年吞9.2億顆安眠藥「量還在升」 3C睡眠障礙躍居3大禍首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睡不好,直接反映在國內鎮靜安眠藥物的用量之上,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目前全台用藥人口已經超過420萬人、1年吞下肚的鎮靜安眠藥多達9.2億顆。食藥署今(19)日表示,國內鎮靜安眠藥用量,近年來持續緩慢上升,背後禍首除了人口老化、生活緊張之外,3C產品的使用也形成另一道睡眠障礙。

食藥署上午召開衛教記者會,引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最新調查結果,指全台有10分之1人口受慢性失眠症所苦,固定白班工作人員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已達10.7%。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鄧書芳表示,食藥署的確看到警訊,因為從健保數據可以看到,國內的鎮靜安眠藥用藥人口以及數量,正逐年上升,顯示有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因為睡眠品質問題而求助醫師。

鄧書芳說,食藥署分析認為,造成這一股「沒藥睡不著」現象的背後,凸顯的其實是台灣人口老化、生活充滿緊張壓力的社會型態等變化,尤其,近年來3C產品發達,幾乎人手一機,一旦養成錯誤的使用習慣,更是一道最大、最難以突破的睡眠3C障礙。

不過,眼見國內開出的鎮靜安眠藥數量越來越多,負責該類管制藥品的食藥署卻束手無策,只能不斷提醒民眾正確的用藥觀念,至於要不要採取更進一步的手段預防可能的「濫開」、「濫用」?鄧書芳僅說,食藥署相信醫師有專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表示,失眠定義,頻率為至少每周3個晚上,持續的時間超過3個月。臨床指引又分成3種類型,「入睡困難型」上床後經輾轉反側仍難以入睡,通常超過30分鐘以上無法入睡;「續睡困難型」入睡後易醒來,或醒來後困難再入睡;「早醒型」清晨很早醒來,而且醒來之後就無法再入睡。

黃名琪建議,一般人最好避免睡前滑手機、上網及看電視,且應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情境,房間的溫度、寢具及床的舒適度適中,可考慮用氣密窗隔離吵雜聲音,使用較厚不透光的窗簾,配合固定的生活作息及就寢、起床時間,有助改善睡眠品質。如果仍出現失眠狀況,應就醫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依處方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越南、上海皆傳發現「台灣輸出」病例 指揮中心急向兩國要資料

「彰化普篩」惹陳時中出手調查 地方醫轟一言堂、公衛專家也有意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團隊抗疫再傳捷報!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共同組成的跨國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時間,今(7)日宣布成功從3個病人身上的B細胞中找到25株抗體,透過這些可結合病毒的單株抗體可進一步開發快篩試劑或治療藥物;...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要命程度,慢性病可能是關鍵!國健署今(7)日引用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近期研究指出,慢性病會增加致命風險,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提醒高血壓患者及年長者,疫情期間...

閱讀詳情 »

便秘是成人很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但其實不少小兒也深受便秘問題所擾!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小兒的便秘問題建議優先從飲食、飲水等方式改善,若症狀嚴重者可評估用藥緩解症狀,但不建議過度依賴藥物,才是改善便秘的治本之道。  小兒便秘讓許多爸媽困擾不已,尤其當寶寶大便時哭天喊地卻又大不出來,或老是大出堅硬的糞...

閱讀詳情 »

▲醫師與患者進行中風後恢復測試。(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再怎麼擔心染疫,防疫期間,有病還是得上醫院!台中一名有三高及心律不整的85歲婦人,平時規律服藥,能自理生活,但上月某日在菜園種菜時,起身感覺右腿發麻,中午吃飯時右手更無法拿筷,起初並不在意,加上疫情籠罩不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