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城大學者領導研究新冠病毒相關協作 獲1900萬港元資助

城大學者領導研究新冠病毒相關協作 獲1900萬港元資助
城大學者領導研究新冠病毒相關協作 獲1900萬港元資助 【沁諠 編譯】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學者領導有關新冠病毒的四個甚具競爭力的協作研究項目,共獲撥款1900萬港元資助。

這些研究涵蓋生物醫學工程學、環境科學、供應鏈管理及法律與政策等領域,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協作研究金與2019冠狀病毒病及新型傳染病相關的一次性研究計劃」撥款。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孫東教授領導的項目,研發應用微型機械人平台進行核酸疫苗遞送和抗原呈遞,為接種疫苗提供新方法,獲撥款620萬港元。

孫教授表示:「為控制新冠病毒擴散,我們急須研發有效的疫苗遞送方法。目前全球已批准使用的疫苗,無論是基於核酸還是蛋白,均存在容易被降解、迅速喪失活性等缺陷,須考慮新方法以準確及適量地傳至人體內的目標細胞。」

他的團隊正研發用一種新型的水凝膠可降解微型機械人濃縮和庇護疫苗,然後將其安全、精準及定量地遞送給抗原呈遞細胞,並進行持續、可控的藥物釋放,對抗新冠病毒。

能源及環境學院副教授連思琪博士統籌的項目,研究採用以廚餘轉化製成的醫療布料,經靜電紡絲製成醫療保健衣服及個人防護裝備(PPE),以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及其他傳染病的傳播。

連博士說:「PPE是現今熱門議題。對於須接觸感染新冠病毒病人的前線醫護人員來說,這是極受關注和討論的問題。」她的研究項目獲是次一次性計劃撥款550萬港元。

她的目標是研發以廚餘轉化為醫療用的不織布料,經靜電紡絲製成醫療保健衣服,以減低新冠病毒傳播。靜電紡絲是以電力把帶電的納米纖維線編織起來的一種製作技術。不織布料的效能會以標準方法測試,確保不織布料能達到醫療級水平。

「這種結合科技的生物提煉方法,重點是可重用物料,能夠同時解決全球廚餘過多及PPE嚴重不足的問題,一舉兩得。這個領域不斷發展,急需進行更多研發工作,」連博士說。

管理科學系嚴厚民教授及其協作學者正為香港醫療系統研發具彈性的PPE供應鏈,於現在及新冠疫情過後均適用。

項目獲420萬港元撥款資助,將PPE管理從傳統的物資採購提升到供應鏈管理的層次。主要研究範疇包括根據醫護在常規、意外事件及危機情況下的需要,預計所需的個人防護裝備;應用有關PPE供應鏈韌性的指標,對PPE供應鏈作壓力測試;以及為現今及未來疫情提供由數據驅動的預測和解決方案。

嚴教授說:「項目旨在為香港醫療系統研發具彈性的PPE供應鏈,最終目標是重新設計PPE的工作流程及供應鏈,以靈活應對未來的傳染病。」

法律學院溫慧儀教授及其協作學者,研究由新冠病毒引致的破產及架構重組之相關法律及政策問題。

溫教授說:「全球各地未能維持經營而須申請破產的機構數目預計將大增。中小型企業倒閉,將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她領導的研究項目獲得撥款310萬港元。

她將研究現行的破產及重組法例能否有效挽救未能維持經營的公司,並考慮倡議的法例改革能否成為有效的第二道保護防線。

「我們集中研究中小企業,考慮香港是否應像英國及新加坡般制訂法例,令某些合約責任條款可一律暫緩履行,」她說。

此外,機械工程學系王鑽開教授領導的研究項目,致力研發用作高效率水力發電的通用固體/液體為本框架,獲常規協作研究金撥款480萬港元。

圖:(左起)孫東教授、連思琪博士、嚴厚民教授、溫慧儀教授。


【更多新聞】

  • 性健康管理暨科研中心揭牌啟動
  • 舊案舊照張冠李戴 竹北再現買房潮?消保官查烏龍!
  • 台灣寄生蟲醫學之父謝獻臣院長 高醫大紀念研討會
  • 相關推薦

    ▲遠離乳癌,生活中有些細節馬虎不得。(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雞排、珍奶從小不離手,當心乳癌早早找上門!近年不管是政府或醫界都疾呼國人重視乳癌年輕化的警訊,而大部分恐怕都是癌從口入,國內乳癌名醫、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觀察,除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人嗜吃...

    閱讀詳情 »

        吳碧礽醫師表示數位隱形矯正器擁有許多有別於傳統矯正器的優點,拜科技進步之賜,矯正牙齒可以利用電腦先模擬整個矯正的過程,利用這模擬的過程製作一系列透明牙套只要乖乖的配戴足夠的時間,牙齒就可以在無痛及不知不覺中悄悄變美麗,不同於傳統矯正器利用金屬矯正器和綱線來拉動牙齒,隱形矯...

    閱讀詳情 »

    左起:國衛院癌研所劉柯俊副所長、張書銘副研究員、梁賡義院長/國衛院提供優傳媒採訪中心/台北報導研究發現,約有半數國人因為缺乏乙醇去氫酶(ALDH2),喝酒容易臉紅、心悸。酒精中的乙醛因為無法順利代謝成醋酸,容易在體內累積,因而增加罹癌風險。目前已知因為乙醛會導致的癌症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與喉癌...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發表台灣首部改編自女性感染者真實故事的愛滋微電影「愛,一直都在」。(照/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快翻轉你對愛滋感染者的錯誤刻板印象。愛滋感染者小薇(化名)10年確診後,一度面臨告知同學卻被排擠的偏見與歧視,好險有家人溫暖接納,感情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