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中暑潮 喝冰水恐致憾事

夏日中暑潮 喝冰水恐致憾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最近氣溫飆高,又遇清明掃墓的季節;台中一名90歲洪姓老翁,家族掃墓從來不缺席,上週日掃墓時,突然發生疑似中暑休克情形,家人先做簡單的處置(躺平、鬆開衣物皮帶、喝水),旋即送至急診室,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是中暑。

收治病例的急診室主任吳肇鑫醫師表示,當人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造成體溫超過41度以上,就會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這就是所謂的「熱中暑」!因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會有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會有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會突然昏迷。

吳肇鑫醫師指出,在掃墓或戶外活動時發現家人出現不適現象時,可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若病人意識清醒,可補充水份;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補充水分。家屬可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切勿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導致急救時無法電擊。

吳肇鑫醫師說,真正符合熱中暑定義的病人很少,但狀況非常嚴重,延遲處理死亡率高達百分之80,其他大部分都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流失太多水分和鹽份的熱衰竭症狀。熱中暑因為併發症多而產生高死亡率,其中包括神經功能異常(腦水腫、癲癇、昏迷)、心臟功能異常( 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功能異常( 肺水腫、呼吸窘迫症候群)、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凝血功能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橫紋肌溶解症、乳酸中毒。

吳肇鑫主任提醒,因戶外遮蔽物少,中暑者通常都是直接曝曬在陽光下,要避免中暑,就要多喝水,並且陽光下直接曝曬勿超過15分鐘;當出現中暑症狀時,切勿喝冰水,以免造成全身性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最後導致心律不整,以及因為皮膚上有水而急救時無法電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6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急診創傷病人中,有不少手外傷的病患,包括撕裂傷、壓砸傷以及創傷性截肢等,治療上都需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的評估,以擬定專屬治療計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指出,手外傷病情較為複雜,除了得詳盡評估,必要時也得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後患者得配合規律門診追蹤換藥,才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35歲年輕陳姓男性患者,因為發生車禍被緊急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除了出現肝臟脾臟撕裂傷外,還意外發現腎臟竟然有1顆腫瘤。所幸肝臟脾臟撕裂傷只需觀察不需手術處理,等肝臟脾臟修復且病況穩定後,再由泌尿科主任進行達文西手術,做部分腎臟切除手術,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2大支柱型產業,資訊科技與生物醫療生技,總統蔡英文於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致詞時強調,將加強雙方合作,力求醫療產業數位轉型,在新冠肺炎時代,能幫助台灣與世界接軌。2020是台灣相當關鍵1年,台灣除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扮演重要角色外,當全世界正面臨新冠疫情挑戰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早產兒容易引發呼吸窘迫症候群、肺支氣管發育不良、視網膜病變等症狀,臨床研究也指出,極低體重早產兒更容易出現神經動作、心智、語言等有發展遲緩問題,因此出院後仍需長期持續照顧及追蹤。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醫師指出,為協助早產兒各項追蹤服務,院內設置專職個案管理師,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