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心臟也會熱過頭? 醫:補充水分是關鍵

夏日心臟也會熱過頭? 醫:補充水分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中暑、熱傷害是每到夏天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的字眼,而多數人總認為心血管疾病只會在冬天發生,其實並不然!你知道天熱也會引起心臟病發嗎?

夏季天熱、脫水 易誘發心臟疾病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不止夏天,太熱或太冷的天氣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夏天氣溫較熱,不僅人體體溫會跟著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大量流汗,加上水分攝取不足,血液就會因脫水變得濃稠,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發血栓的產生,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水分補充過多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葉宏一副院長解釋,對心臟功能正常者,影響不大,頂多會使排尿變多,但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因心臟推動的力量有限,當補充水分太多,水分進入血管內,將使血液更不易推動,進而使水分累積在下肢和肺部,造成腳水腫、喘等症狀,引發心臟衰竭。

葉宏一副院長強調,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補充水分時,千萬別一口氣喝下大量的水分,應將其平均分配在一天的每個時段;若一下喝進太多水,恐使心臟一時難以負擔。

心肌梗塞與中暑難辨? 醫:兩種症狀可分辨

在炎炎夏日中,心肌梗塞與中暑的症狀會不會難以辨別?葉宏一副院長說,這兩種疾病的症狀相當不一樣,心肌梗塞其典型的症狀,如出現明顯胸悶、胸痛、冒冷汗、噁心等,而平常大家所講的中暑包括熱衰竭和中暑,則是全身的症狀,輕者會感到頭暈、頭痛、全身無力、肌肉抽筋…,重者甚至意識模糊,熱衰竭和中暑發生之前先有一段時間曝露在高溫的情況,所以一般並不難區分;但中暑又併發心肌梗塞是有可能的,只是較不常見。

預防夏日心血管疾病 補充水分+適時休息是不二法門

天氣溫度越來越高,體内的水分很容易就隨著汗水流失,葉宏一副院長提醒,不論是健康、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和戶外工作者,都應適時的補充水分,另外至遮蔽陽光的陰涼處休息,亦是避免高溫對心臟血管造成損傷的方法之一;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就應盡速就醫,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所有男性都擔心攝護腺癌,尤其現在人口老年化,攝護腺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如何能夠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藉由抽血了解體內PSA指數 診斷早期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診斷主要依據攝護腺癌指標PSA,中文名稱叫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攝護腺的上皮細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30)日無本土與死亡個案,有5例境外移入,有3例是突破性感染。其中3位菲律賓籍為同船船員,已匡列接觸者共7人。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例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自捷克(案16708)、澳大利亞(3案,案...

閱讀詳情 »

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對輕熟齡女性而言,最擔心莫過於肌膚老化問題,如何對抗老化成為了不少上班族女性的保養重點,對此好食課營養師團隊邀請了百位輕熟齡女性,進行28天持續使用膠囊狀營養補充品的測試。 結果發現,在使用含有胎盤粉、益生菌等營養成分的補充品後,不僅在臉部氣色及細紋方面改善了近五成,體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村長陳明灶防疫期間為全村執行清消工作時,發生意外並從消毒車上跌落,造成左上臂骨折、肋骨斷了5根還有骨盆嚴重骨折,所幸透過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羅佑晟醫師收治,經手術後不僅不用臥床,且在5個多月內恢復正常生活,繼續熱心為村里服務。急性期無法止血 需血管栓塞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