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專科團隊齊力守護 大腸直腸癌治療「肛」剛好

多專科團隊齊力守護 大腸直腸癌治療「肛」剛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工肛門」不再令腸癌患者聞之色變,及早就醫達到良好預後

根據106年度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仍維持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靠近肛門口的直腸癌患者人數約佔1/3。直腸癌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曾任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盧建璋醫師表示,受限於骨盆腔的侷限與周邊神經、血管影響,在手術中切除腫瘤同時保全肛門的完整性是一大挑戰,治療過程中除了需考量腫瘤位置、大小及結構血液供應等因素外,也須避免術後產生吻合處滲漏的問題,因此基於保護性原則,手術後會為患者裝設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造口。

盧建璋主任說,目前臨床上需做永久性肛門的患者比例不到1%,然而民眾間對治療仍存在錯誤觀念,認為手術後人工肛門將永久取代代替天生的肛門,甚至因此排斥正規治療。盧建璋主任進一步說明,暫時性人工肛門會在手術後傷口癒合較穩當時,再進行手術關閉,患者不必過於擔憂。而為了在使用人工肛門造口過程中能進一步防止糞便滲漏、腹膜炎及敗血症等併發症,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團隊也持續針對人工造口技術進行研發與改進,成功研發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該技術並於今年(109)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內置式的人工造口能有效減少患者造口脫垂的問題,同時也降低患者對疾病所帶來的不安與恐懼。

腸癌照護新趨:腸照2.0,多專科團隊(MDT)突圍大腸直腸癌關卡

盧建璋主任指出,現今大腸直腸癌治療以多專科治療團隊模式為主流,集結各科專長,全面評估患者疾病風險與治療方案,各科別面對疾病不再單打獨鬥。以高雄長庚為例,院內多專科團隊成員涵蓋大腸直腸外科、一般外科、放射科及血液腫瘤科等,主要由大腸直腸外科啟動,在收治患者一開始即設定治療目標,並透過多專科各領域的共同討論,配置最適切的治療方針。

盧建璋主任分享,診間曾收治一名確診時已為四期腸癌合併肝轉移的48歲婦女,因患者直腸腫瘤位置靠近淋巴,難以直接安排手術切除,經由多專科由內而外相互評估,先透過化療搭配標靶成功將直腸腫瘤縮小八成,並使用射頻燒灼術(RFA)治療肝臟轉移部位,最終原發及轉移兩處腫瘤都能順利切除,患者也達到了良好的預後,重拾健康。

許多患者在聽到四期癌症就會與末期、晚期做連結,認為生命所剩無幾,而消極治療,甚至放棄就醫。盧建璋主任說,隨著醫療進步、手術革新、藥物選擇多元性與多專科團隊的治療主流,即便腫瘤出現轉移,甚至難以手術,也可藉由標靶藥物、化療或放射治療等方式縮小腫瘤,再透過手術切除,若能完全切除腫瘤,甚至可達到治癒的程度。

盧建璋主任也呼籲,即便現今大腸直腸癌在積極治療下已能達到良好的預後,但還是提醒50歲以上或本身有疾病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測,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下降等症狀且持續兩週,更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才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最佳解方。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如果孕媽媽沒有做好預防妊娠紋的措施,在孕期長了妊娠紋怎麼辦?誰也不願意頂著一個西瓜肚皮拍孕婦照,誰也不願意產後還有西瓜樣的紋路留在肚子上,產後肚子鬆弛顯得更難看,那麼妊娠紋怎麼消除呢?解決辦法要分孕期還是產後。 (圖片來源) 孕期妊娠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周末全台受大氣擴散不佳及大陸冷氣團伴隨境外污染物南下影響,各地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特別提醒敏感性族群,如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與孩童,以及老年人,應避免體力消耗,特別是避免戶外活動,具有氣喘的人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細懸浮微粒(P...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1名30多歲女性沒有糖尿病史,但近日來使用許久沒使用的血糖機檢測,飯後血糖竟然高達407mg/dl,且隔天後測試空腹血糖竟也高達248mg/dl,讓她好幾天擔心到無法好好進食,就醫檢查後,經醫師指示抽血檢測確認,且將血糖機重新校正並用新的試紙檢測,最後結果確定血糖正常...

閱讀詳情 »

許多老年人的體表,尤其是臉部和手背布滿了點點的褐斑,這是體內自由基作用的結果。人體內的自由基是一種衰老因子,它作用於皮膚,引起"銹斑"。而生姜正是除"銹"高手。生姜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有很強的對付自由基的作用。實踐證明,飲用生姜蜂蜜水一年多,臉部和手背等處的老年斑就會有明顯改變或消失,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