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發性硬化症無法孕育下一代? 專家這樣回應

  早期肺癌沒有任何症狀,在台灣每10名肺癌患者就有7位被確診為第3或第4期,屆時局部易侵犯到淋巴組織或擴散到其他器官,絕大部分不適合接受手術,只能做傳統化療及少數標靶藥物治療,存活期較短。(圖/ingimage)5月30日為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意在提升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多為育齡女性,過去擔心因病無法孕育下一代被迫放棄生育計畫。然而,隨著醫療進步,目前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納入懷孕用藥建議,顯示醫界對於此需求越發重視。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楊智超解釋,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原因不明,但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會破壞髓鞘與神經細胞,影響神經傳導能力而導致失能。根據神經受損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症狀,常見的病症包括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平衡失調、疲倦、認知功能受損等。多發性硬化症在全球為僅次於中風的第2大神經疾病,其中女性患者為男性的2至3倍,年齡大約於20到40歲之間。全台患者推估約為1千餘人,屬於公告的罕見疾病。

  楊智超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包括的多樣性讓病患不知道是疾病的一部分,以及疾病對患者心理、社交及工作的影響。因為罕病不被家屬或朋友了解,許多疑問埋藏在心底「不敢說出口」,例如擔心是否影響兩性互動、是否能夠生育,害怕復發惡化等。

  無法孕育下一代、病症影響生活品質且無藥可醫、無法工作、運動為患者常見的迷思。且多為正值生育年齡的年輕女性,生育課題對她們來說更顯重要!對此,楊智超醫師強調,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將懷孕相關用藥建議納入,顯示國際對此議題的重視,台灣醫界亦相當關心患者的生育考量。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神經檢查室郭育呈主任指出,治療藥物仍在推陳出新,及早確診治療更能減少失能惡化機會,並呼籲患者不要自行斷藥、積極配合醫囑。期許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希望,相信將來安全、效果好的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值得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萬人血清」檢測,曾引發中央、地方防疫不同調的爭議,雖然今年8月底揭露期中報告結果時,指揮中心也有代表出席,被外界視為三方已大和解,但相關懲處依舊免不了,衛福部今(7)日判定衛生局採血事前未經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核,已經違規,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向予人從容自信的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曾以為新聞工作會成為她一生職志,卻意外因外表被打槍,主播夢碎後轉行從商,反而開創出更寬闊的視野。她表示「人生在意的不是起點,而是終點,我們常覺得別人比自己站在更有優勢的起跑點,但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要努力終會有所收穫。...

閱讀詳情 »

  今健康/郭家和 乾癬因經常復發,名列網路上「最想讓人求神問卜」的怪病排行榜。醫師表示,乾癬病友常因「無法根治」、「早治晚治都一樣」、「只有類固醇可用」等錯誤迷思,到處嘗試偏方,結果造成越至越糟的治療迷路現象,其實,患者若能在皮膚出現病灶時及早就醫,有機會達到長期穩定有效的治療效果。 &...

閱讀詳情 »

  今健康/郭家和 預防HPV感染 接種疫苗是根本之道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統計報告顯示,子宮頸癌名列女性癌症第八,人類乳突病毒(HPV)為誘發子宮頸癌的主因,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可能被感染HPV,專家提醒,發生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而最根本預防之道就是接種HPV疫苗。 台灣癌症基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