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發性硬化症無法孕育下一代? 專家這樣回應

  早期肺癌沒有任何症狀,在台灣每10名肺癌患者就有7位被確診為第3或第4期,屆時局部易侵犯到淋巴組織或擴散到其他器官,絕大部分不適合接受手術,只能做傳統化療及少數標靶藥物治療,存活期較短。(圖/ingimage)5月30日為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意在提升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多為育齡女性,過去擔心因病無法孕育下一代被迫放棄生育計畫。然而,隨著醫療進步,目前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納入懷孕用藥建議,顯示醫界對於此需求越發重視。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楊智超解釋,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原因不明,但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會破壞髓鞘與神經細胞,影響神經傳導能力而導致失能。根據神經受損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症狀,常見的病症包括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平衡失調、疲倦、認知功能受損等。多發性硬化症在全球為僅次於中風的第2大神經疾病,其中女性患者為男性的2至3倍,年齡大約於20到40歲之間。全台患者推估約為1千餘人,屬於公告的罕見疾病。

  楊智超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包括的多樣性讓病患不知道是疾病的一部分,以及疾病對患者心理、社交及工作的影響。因為罕病不被家屬或朋友了解,許多疑問埋藏在心底「不敢說出口」,例如擔心是否影響兩性互動、是否能夠生育,害怕復發惡化等。

  無法孕育下一代、病症影響生活品質且無藥可醫、無法工作、運動為患者常見的迷思。且多為正值生育年齡的年輕女性,生育課題對她們來說更顯重要!對此,楊智超醫師強調,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將懷孕相關用藥建議納入,顯示國際對此議題的重視,台灣醫界亦相當關心患者的生育考量。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神經檢查室郭育呈主任指出,治療藥物仍在推陳出新,及早確診治療更能減少失能惡化機會,並呼籲患者不要自行斷藥、積極配合醫囑。期許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希望,相信將來安全、效果好的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值得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夏天豔陽高照、蚊子又多,帶孩子外出踏青時,又要擦防曬、又要噴防蚊,到底該怎麼擦才好?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建議先擦防曬、後擦防蚊,並留意定時補擦,就可達到良好的保護效果囉!  夏天紫外線強,外出活動一不小心孩子稚嫩的皮膚就會被曬的又紅又痛,因此防曬工作可不能馬虎!然而,郊外踏青時又要慎防蚊蟲叮咬,...

閱讀詳情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調查統計資料指出,國人糖尿病的發生率為11.8%,亦即全台約227萬人口罹患糖尿病!藥安康藥局陳澤鈞藥師提醒,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5位,且糖尿病患者也有較高的比例併發腎臟、心血管、神經或視網膜病變,嚴重影響國人健康!提醒患者應從日常生活嚴格落實控糖守則,以守護個人健康。 ...

閱讀詳情 »

近視、老花兩個月爬上身 小心失明危機 暑假過後9月眼科門診爆滿,近視、老花在短短兩個月爬上身,每過一個暑假小學生近視度數增加100度,小學畢業上國中都快600度!還有大學生有早發性老花,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眼睛在6歲成熟、20歲退化,是最早成熟的器官,也是最快退化的器官,當眼睛出...

閱讀詳情 »

一名65歲陳先生,兩年前出現頻尿及多次夜尿症狀,導致睡眠品質不佳、上班精神差、注意力不足的跡象,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也提不起勁,房事也力不從心,腹部開始堆積脂肪出現「鮪魚肚」,每天回到家就賴在沙發上,像是「沙發馬鈴薯」。  經由專業泌尿科醫師,同時也是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蔡嘉駿抽血檢驗後,顯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