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彙整編輯/林玫妮、圖片繪製/鄭亭亭、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shutterstock

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大腸癌,這個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根據2014年國民健康年報的統計,大腸癌是目前國人每年新增罹癌個案數的第一位,每年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排癌症死因的第3位,即每年有超過5000人因為罹患大腸癌,或之前罹患大腸癌後合併遠處轉移或復發最終導致死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賴正洲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80%的大腸癌是經由瘜肉逐漸變大而演變成為惡性腫瘤。大腸癌的初期通常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的,因此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就可以預防兼治療,大部份的大腸瘜肉有機會在接受大腸鏡檢查的當下同時去除,進而避免瘜肉逐漸變大最後演變成為惡性腫瘤的機會,預防勝於治療,就是這個道理。


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如下包括極早發現的零期,僅需接受大腸鏡併腫瘤切除,少部分因病灶過大或其他特殊因素才需接受手術切除;早期發現(第一、二期)的大腸癌,只需接受手術切除和術後定期追蹤;中期(第三期)才發現的大腸癌,除接受手術切除和術後定期追蹤,還要加上術後輔助化學治療,來降低局部復發和其他器官轉移的機會;晚期(第四期)才發現的大腸癌,視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和醫師討論後,再安排直接或分階段手術(切除大腸癌與轉移病灶),或只能先接受化學治療,或無法治療時安排臨終安寧照護,減輕因末期癌症造成的疼痛或不適。

賴正洲醫師說,以自己的經驗做分享,大部分診斷為第四期(末期)的患者,仔細詢問病史後,通常有身體不適或有大腸癌相關症狀三到六個月以上。因此建議有身體不適或有大腸癌相關症狀時儘早接受檢查,若有發現大腸病灶時,才能儘早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歷年大腸直腸癌(CRC:colorectal cancer)年齡分佈表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統計資料指出,大腸癌的好發年齡為50至80歲。

 

賴正洲醫師說明,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第一、第二期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0%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大便中有血要小心!「這些症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根據國民健康局2014年報,2010年起將大腸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中,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提供50~69歲民眾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2013年6月放寬篩檢年齡為50歲至未滿75歲。2012年、2013年50~69歲兩年篩檢率為38.2%,2013年總計提供102.8萬人篩檢,並因此發現26207名瘜肉個案及2030名大腸癌個案。

叮嚀與建議,以下情形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1.一般民眾,當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要儘早接受檢查,得以早期進行息肉切除或診斷大腸癌或其他病灶

2.有以下症狀持續超過1至2週以上,要儘早至門診接受評估與檢查: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3.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個人史或家族史,則需定期檢查

 

【延伸閱讀】

 免照大腸鏡,抽血就能驗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是罹患大腸直腸癌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波三折的彰化萬人血清檢測期中報告今(27)日正式揭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出席,針對外界關注指揮中心怎麼看待報告結果?莊人祥回應,感謝研究團隊的努力,滿足大家好奇心之餘,也解除外界對指揮中心蓋牌的疑慮;至於報告是否找到...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度喊停的彰化萬人血清檢測期中報告,今(27)日正式掀牌,陽性率為萬分之8.3,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也說出「社區很安全」、「一般人不需做檢測」結論,似乎為國內「普篩派」與「隔離派」之爭畫下句點。而檢測針對今年1到4月共18名確診病...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彰化萬人血清檢測期中報告今(27)日正式公布,陽性率為萬分之8.3,得出社區很安全、一般人不需做檢測等結論,國內「普篩派」與「隔離派」這段時間以來的論戰似乎全面畫下句點。計畫主持人、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也花了極長時間澄清,強調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程子奕/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是世界第一,但現在台灣的半導體技術不只撐經濟,也撐起肚皮的不爭氣,搖身一變不孕救星!國立交通大學與國內生醫技術團隊合作,就利用半導體製程衍生技術蝕刻出精子細胞微流道晶片的原型,模擬從陰道到輸卵管的「賽道」,能更快、更有效篩檢活動力及格的精子,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