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笑、咳嗽竟漏尿! 竟然是「這個部位」脫垂了

大笑 咳嗽竟漏尿! 竟然是「這個部位」脫垂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剛退休的60歲周女士,老覺得腹部有嚴重下墜感,經常在大笑、咳嗽、打噴嚏,甚至運動時,發生漏尿,幾乎每天都得用護墊,進而造成尿道感染發炎。近來,下墜感更趨嚴重,一次如廁時,居然有東西從陰道脫垂出一小部分,嚇得趕緊塞回去並立刻就醫;經診斷為骨盆腔器官脫垂合併尿失禁,接受「微創尿路懸吊手術」後,不再為漏尿所苦。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陳國瑚主任表示,欲改善骨盆腔器官鬆弛、頻尿和漏尿的問題並不困難,若有骨盆腔器官脫垂或尿失禁、器官走位情況,切勿一昧隱忍,積極就醫才能緩解症狀,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關不緊的水龍頭 尿失禁有苦難言

依據臨床統計,骨盆腔脫垂症狀以子宮單獨脫垂的案例最多,大約占50%,其他如合併膀胱或直腸脫垂則占40-50%;還有少數的嚴重者,甚至全部骨盆腔的器官都會從陰道掉出來。

陳國瑚指出,骨盆腔器官脫垂,讓膀胱像是關不緊的水龍頭,患者常有解不乾淨的頻尿感覺,或是常在爬樓梯、肚子出力時產生漏尿,而若子宮向外脫垂,子宮頸會因接觸外界而引起摩擦,造成流血、感染和發炎等症狀;特別是高齡、生產次數多、負重的勞動工作者,都是骨盆腔器官脫垂的高危險族群。

微創尿路懸吊手術 近9成可明顯改善症狀
陳國瑚主任建議,若器官脫垂不嚴重,漏尿、頻尿已影響生活品質極大,可選擇「微創尿路懸吊手術」透過無張力吊帶,讓尿道口、膀胱懸吊拉緊,可改善90-95%尿失禁現象;若子宮嚴重下垂,通常需切除子宮,並將局部韌帶全部縫緊,以微創骨盆重建手術做骨盆重建、陰道整形,把膀胱推回體內;此外,若子宮下垂較嚴重,但欲保留子宮或仍有生育需求婦女,則可做腹腔鏡子宮薦骨懸吊手術,其無須切除子宮,用以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

次世代基因定序多基因檢測 提供肺癌病患更好的治療機會

等到你發現時就晚了! 大腸癌治療前先這樣做

罹肺癌7年 選對標靶精準治療讓他陪女兒上大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自疫情爆發期間,為了防止新冠肺炎傳染,保護自身健康,口罩成為全民外出的必需品,也因此延伸出許多口罩相關議題,引起網友熱烈關注,而究竟哪些口罩話題及外型是許多民眾在意的? 根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口罩」話題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急性腎衰竭引發原因又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其中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則是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而腎後性則多由泌尿道阻塞引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並非所有急性腎衰竭都需緊急透析治療,若未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子恩報導】COVID-19的疫情除了讓人身體健康受到威脅,也間影響心理健康,導致「新冠失眠(coronasomnia)」現象層出不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煒達指出,新冠失眠的主因是焦慮帶來的「肝氣鬱結」,除了盡力做到「安頓己心」,也可以透過中藥的輔助,或是透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後,染病及死亡個案中不乏有慢性病友,其中糖尿病更名列其中,但部分糖尿病病友在防護疫病同時,卻忽略了本身慢性病照護的基本功。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許多病友因擔憂赴醫療院所有染疫風險,反而延後拿藥、不規則用藥,導致疫病一段時間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