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術後化療不適 服用適合中藥可改善

大腸癌術後化療不適 服用適合中藥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腸癌第9度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其發生率年年上升,根據最新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達1萬5764人,平均每5分6秒就有1人罹癌。中國附醫中醫部葛正航醫師表示,大腸癌的治療過程中,常會引發手術後傷口疼痛或疲倦乏力的不適;化療後產生的上腹部悶脹感、食欲不振、口乾舌燥、白血球下降或手腳麻木症狀,此時若搭配中醫治療可以緩解。

中醫輔助治療 對抗大腸癌維持生活好品質

一名59歲曾女士抱怨化療時感到腹脹噁心,化療後精神疲倦,大便不正常,經搭配中藥治療後,症狀緩解許多,5年來持續追蹤治療,維持穩定情況。另外一位50歲的潘先生剛罹患大腸癌,開刀後接受化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嘔吐、腹脹,身體感到燥熱難受,服用中藥後,得到緩解,讓他可以繼續完成化療療程。

二成患者在術後合併中藥治療

葛正航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是利用中藥來調整臟腑的陰陽氣血,讓患者在不同階段的治療下,給予不同的中藥治療。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台灣約有二成的患者在術後合併中藥治療,還不包括自費治療的部份。

手術後以扶正為主 放化療講求理氣

一般中醫治療有幾個主軸;葛正航醫師指出,手術後治療以扶正為主,病人傷口疼痛,身體虛弱,食欲較差,所以使用黃耆、白朮等扶正補氣。化療、放療時以理氣為主,病人容易現腹脹,呃心,嘔吐,口乾舌燥,此時可以使用陳皮,枳殼,柴胡等藥;另外在療程中均可視病人身體狀況,使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藥清熱解毒的藥物。

住院手術化療病人 健保中醫有給付

癌症患者除了在一般門診接受治療外,健保針對住院接受手術、化放療的患者接受中醫治療也有給付,讓病人多一個治療的選擇,實在是一項福音。

中西醫合併治療 戰勝大腸癌

葛正航醫師提醒,大腸癌病人的飲食應多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食用新鮮的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等,經過醃製、煙燻、發酵製作的食物及過度精緻化的食物應避免;且應儘量使用蒸、煮,而少用油炸、燒烤等方式來處理食物。蔬菜水果的攝取可多些,而肉類油脂的攝取可少些。除飲食外,病人們應建立規律的生活,養成適當運動,培養樂觀正面態度,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同戰勝大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70歲劉先生,曾為高階主管,過去長年外食,患有高血壓逾20年,4年前自公司退休後覺壓力減輕而停用降血壓藥,日前因出現胸悶、冒冷汗不適,就醫檢查為胸主動脈壁內血腫,電腦斷層更意外發現肚子有一顆網球般大6.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由於腹主動脈瘤破裂死亡率高達5...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12月號) 完美身材是追求面部姣好外的主要課題,特別是下半身的曲線。而下半身的曲線的重點之一就是「翹臀」,如何創造翹臀,很多人的方法是去健身房找私教,每天大汗淋漓的運動,有人選擇儀器的輔助,更有人以手術來整體調整,以下我們來聊聊相關的內容。 東西方比例不同 針對位置完美雕塑 東方人因為基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羅傅倫(Dr. Roffler, Steve R.)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具導航能力且可重複投遞之新型標靶藥物輸送系統」,藥物、幹細胞或血管生長因子得以精準輸送至人體患部,能促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再生。此項技術將為糖尿病引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國三生原本活潑外向,但升上高一後卻突然變了一個人,不但沉默寡言,也不再注重穿著打扮,甚至不再約朋友打籃球,且情況越來越每況愈下,一度影響成績,因長期處於鬱鬱寡歡,最後乾脆請假在家,但仍每天關在房間,且日夜顛倒,連父母探視也不發一語,情況持續兩年後才就醫檢查,醫師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