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術後化療不適 服用適合中藥可改善

大腸癌術後化療不適 服用適合中藥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腸癌第9度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其發生率年年上升,根據最新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達1萬5764人,平均每5分6秒就有1人罹癌。中國附醫中醫部葛正航醫師表示,大腸癌的治療過程中,常會引發手術後傷口疼痛或疲倦乏力的不適;化療後產生的上腹部悶脹感、食欲不振、口乾舌燥、白血球下降或手腳麻木症狀,此時若搭配中醫治療可以緩解。

中醫輔助治療 對抗大腸癌維持生活好品質

一名59歲曾女士抱怨化療時感到腹脹噁心,化療後精神疲倦,大便不正常,經搭配中藥治療後,症狀緩解許多,5年來持續追蹤治療,維持穩定情況。另外一位50歲的潘先生剛罹患大腸癌,開刀後接受化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嘔吐、腹脹,身體感到燥熱難受,服用中藥後,得到緩解,讓他可以繼續完成化療療程。

二成患者在術後合併中藥治療

葛正航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是利用中藥來調整臟腑的陰陽氣血,讓患者在不同階段的治療下,給予不同的中藥治療。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台灣約有二成的患者在術後合併中藥治療,還不包括自費治療的部份。

手術後以扶正為主 放化療講求理氣

一般中醫治療有幾個主軸;葛正航醫師指出,手術後治療以扶正為主,病人傷口疼痛,身體虛弱,食欲較差,所以使用黃耆、白朮等扶正補氣。化療、放療時以理氣為主,病人容易現腹脹,呃心,嘔吐,口乾舌燥,此時可以使用陳皮,枳殼,柴胡等藥;另外在療程中均可視病人身體狀況,使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藥清熱解毒的藥物。

住院手術化療病人 健保中醫有給付

癌症患者除了在一般門診接受治療外,健保針對住院接受手術、化放療的患者接受中醫治療也有給付,讓病人多一個治療的選擇,實在是一項福音。

中西醫合併治療 戰勝大腸癌

葛正航醫師提醒,大腸癌病人的飲食應多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食用新鮮的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等,經過醃製、煙燻、發酵製作的食物及過度精緻化的食物應避免;且應儘量使用蒸、煮,而少用油炸、燒烤等方式來處理食物。蔬菜水果的攝取可多些,而肉類油脂的攝取可少些。除飲食外,病人們應建立規律的生活,養成適當運動,培養樂觀正面態度,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同戰勝大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2022年已經到來,緊接著是農曆春節,你為自己設立新目標,還是沿用2年前的願望當新願望呢?如果你曾在「前1年的1月」許下「減肥」這個心願,現在達成了嗎?還是減了3年還沒達成呢?不少人笑稱自己有「拖延症」,將學習、減重等目標不斷延後,不過真有拖延症嗎?該如何幫助自己完成...

閱讀詳情 »

大家都喜歡吃零食!近年來因為疫情影響,大家越來越需要零食,購買方便、善於保存,更是撫慰心靈的重要角色。 根據全球知名的哈裏斯調研(The Harris Poll)2020年發布的「零食現況報告」,發現全球約有一半的成年人在疫情期間吃零食的數量比過去多了許多,且有52%的人覺得零食是疫情期間的救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嚴重肝硬化在手術中屬於較難定位的肝癌,也增加手術困難度,但肝癌又為沈默殺手,許多患者發現時都已進入晚期。一名60多歲罹患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的吳先生,近期因肝臟復發再次就醫,所幸經臺中醫院引進新型「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結合磁振造影定位腫瘤,精準導引消融探針來燒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罕見疾病治療中心,經常能看到一個和藹的身影來回穿梭,他是孩子口中的「牛伯伯」――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牛道明主任,他同時也是罕見疾病研究治療中心主任,及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這位罕病病友及家庭們心中可靠的「牛伯伯」,除了對待病人和藹可親外,在罕見疾病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