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運動 暖身補水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且能延年益壽,但最近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之際,習慣早起出門運動的民眾可要注意保暖,以免發生失溫、凍瘡,甚至脫水等情形!國民健康署建議,避免在寒冷天氣或下雨天從事室外運動,可改做室內活動,提醒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清晨出門,等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陳延芳指出,人體發生失溫現象,會有顫抖、冷感、起雞皮疙瘩、神智不清、肢體麻木、精神錯亂、肌肉僵硬、言語不清、無意識、嗜睡等狀況,當有失溫跡象時,應前往乾燥、溫暖處,使用毛毯及增加衣物方式溫暖身體。

若居住在山區的民眾則應注意防範凍瘡,陳延芳說,凍瘡常見的症狀包括受傷處感到疼痛、癢、麻木、僵硬,皮膚變硬且轉為白色或灰黃色,甚至發生皮膚剝落、起水泡。當發生凍瘡時,可將受傷部位移至溫暖、乾燥處,移除患部的衣物、鞋襪,不可摩擦、觸碰患部及直接於受傷處加溫,可使用體溫取暖,並儘速就醫。

陳延芳建議,冬天運動前要確實做好暖身,至少做到心跳加速、稍微出汗的程度,運動時應避免穿著棉質衣物,因棉質衣物會吸收運動產生的汗,使衣物潮濕更容易感冒。可採洋蔥式穿法,最內層穿排汗衣、中間層可穿人工纖維刷毛衣或羊毛層保暖,最外層穿著透氣防水、防風的外套。

另外,陳延芳提醒民眾,冬天運動也應補充適當水份,天冷不容易感到口渴,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則會脫水,每天飲水建議至少1500cc,運動時切記不要喝含糖飲料及含咖啡因飲料,以免造成胃部負擔,及增加水分流失。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4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5月30日分別與高端和聯亞,簽訂「國內COVID-19疫苗採購契約」,各先預購500萬劑新冠疫苗,卻遭外界質疑2間公司疫苗都未完成第2期與第3期臨床實驗,今(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國際間目前主要疫苗,也都在第2期未完成時,陸續在各國完成緊急授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逢季節交替或是天氣潮濕時,腰酸、背痛、關節疼就愛來報到!此時許多民眾會想到使用「紅外線治療器」來幫忙,到底紅外線對痠痛有沒有幫助?應如何正確操作?購買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臺大醫院復健科陳冠誠醫師為民眾說明。紅外線治療器分2種 兩者差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華視主播宋燕旻在臉書貼出北市一處傳統市場人聲鼎沸的照片,文章提及「大家真的不要活在泡泡裡面自我取暖了,什麼台北市自主封城啊!看看照片吧!」,雖然不少網友批評她,打擊攤商生計,但她仍提醒常去傳統市場的民眾務必注意個人防護。 事實上,傳統市場確實為防疫重點,新北市長侯友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本土新增274例COVID-19確定病例,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三級警戒的2週,在全國人民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下,Rt值(有效傳染數)已從15降至1.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