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涼防秋燥 哪些中藥保健康?

天涼防秋燥 哪些中藥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九月了,下了幾天雨,而且還有些微風吹來,天氣逐漸轉涼,不像七、八月時,動不動就上看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秋天來臨,隨著季節的變化,中醫師提醒,入秋後,就要防範秋燥,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在此時節惡化,平常可服用一些中藥來保養。

過敏性疾病易在秋天惡化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陳俊良表示,過敏性疾病最容易在秋天季節轉變時惡化,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人尤其要注意;平常可服用一些補氣的中藥,例如黃耆、西洋參、紅棗等來補氣,若是有鼻涕倒流容易因此而產生過敏性咳嗽,則可吃一些川貝及西洋參來保養。

晚上不要超過十一點半睡覺 口乾舌燥可吃清熱中藥

夏天時,由於天氣熱,再加上現代人多晚睡,很常會有口乾舌燥的現象,再加秋燥,更會讓人火氣大。陳俊良主任建議,每天晚上睡覺,最好是不要超過十一點半,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有過敏疾病者很可能會使病況更加重;此外,若是有口乾舌燥現象,也可服用清熱中藥例如黃連、金銀花、決明子和菊花等。

皮膚乾燥是因為陰虛與血虛 這些中藥可滋陰

入秋之後,早晚的溫度下降很多,甚至還有些涼意,不像夏天時那麼熱,經常是汗流浹背的難以入眠;但是,皮膚卻顯得乾燥。陳俊良主任指出,入秋之後,很多人會有皮膚乾燥的問題,嘴唇也覺得很乾,這都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除了使用乳液保養皮膚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藥麥門冬、百合與山藥等來滋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9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國內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主動通報,該公司製造「伏糖膜衣錠850毫克」和「伏糖膜衣錠500毫克」特定批號產品包裝內出現成分不明的纖維異物,已經回收下架,總量約100萬顆。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30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友,而「...

閱讀詳情 »

(記者孟倩玉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2日表示,我國已於12月1日起實施「秋冬防疫專案」,強制要求民眾於八大類高感染風險場域活動時,務必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且經勸導不聽者,將依法開罰。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八大類場域包含「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男子在晚上經常感到心悸,經心電圖檢查後確診為心房顫動,但他起初並不以為意,認為忍耐過去即可,醫師開的藥也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料症狀越發嚴重,在某日上午因為心跳急遽加快後昏迷而緊急送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所幸,轉入加護病房急救後脫離險境。自此,他開始積極配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罕見職人母子齊心  創立手作精品工作室樂觀開朗的冠毅是罕見疾病「愛伯特氏症」的孩子,小小年紀的他已動過大大小小18次手術,包括顱骨、臉部等部位,就連手指、腳指都得透過一次次的手術分割出來,冠毅在接受早療前走路、吃飯都有困難,現在已經大有進步,透過參與基金會大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