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跌倒、社交障礙 失能性聽損5大風險

失智 跌倒 社交障礙 失能性聽損5大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生活中如果發現常要求他人重複說話內容、總是調高電視音量、聽力突然變差或持續出現耳鳴等狀況,可能是聽力出了狀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耳鼻喉科楊宗翰主任表示,聽損者中有二成毫無自覺,除了定期聽力檢查,應儘速就醫。

自覺聽力問題未就醫 聽損有五大風險

根據1,358名民眾做的調查問卷統計發現,自評表示自覺有聽力問題的民眾中,有超過五成(54.5%)的人從未採取就醫行動;而自覺無聽力問題的民眾中,經檢測後發現有近兩成的人實際上已有失能性聽損(19.9%),顯示民眾自身或其家人對高齡者聽力受損的忽視。自覺聽力有狀況者則超過半數不曾就醫。楊宗翰醫師指出,聽損與老人失智、跌倒、社交障礙等相關連,重度聽損者的失智風險甚至較正常人高達5倍,輕度聽損者的跌倒風險是常人3倍。

楊宗翰強調,聽力損失與跌倒、失智及社交問題息息相關,聽損會造成個人對環境感知的減低,增加大腦認知的負擔,影響平衡感及行走的平穩,以致跌倒風險升高;聽損還會影響聽覺定位,讓聽損者過馬路時易因無法判斷是否有車流而造成交通意外危險。

聽損警訊要注意 三高患者有高危險

楊宗翰主任說明,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除隨年齡增長造成退化性聽損,常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如KTV、工廠、機場等),以及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患者、疾病感染、耳毒性藥物使用等,都可能是聽損的高危險族群,應特別留意自己的聽力問題。另外在捷運上或騎車時應避免使用耳機,因當下環境噪音較大,容易忽略音量控制;另外也應避免自己掏耳朵,以免外力傷害造成耳道及耳膜損傷。

楊宗翰主任說明,一般傳導性聽損及神經性聽損可透過手術、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等得到改善或減緩狀況,而老年性聽損則應及早配戴助聽器以改善聽力,能有效減低聽力損失造成的跌倒及失智等風險,因此一旦發現聽力有狀況時,務必及早就醫。透過助聽器的配戴能有效減緩問題。

自覺聽力問題未就醫 籲聽檢納入高齡健檢

為了減低民眾對於配戴助聽器的疑慮及選錯的風險,華科慈善基金會自2017年即與台北市社會局西區輔具中心啟動「助聽器銀行」服務,由聽力師提供民眾專業諮詢及購買前免費借用助聽器,協助年長者及早接受與適應助聽器,同時傳達聽能復健的概念與重要。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也提出呼籲,建議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免費健檢、老人健檢及整合性篩檢項目,及早介入治療,以降低因聽損造成的醫療保健與社會成本。

【延伸閱讀】

吃事前避孕藥不可不知 王毓淇醫師提醒這幾點

拼第二胎未果才知無精症 意外揭穿老婆帶球嫁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7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中秋佳節將至,烤肉更是全家聚會必備的慶祝活動;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遵守5大原則,兼顧健康與樂趣,包括正確選用烤肉用具、烤肉時使用鋁箔紙、燒焦食物丟棄不食用、搭配蔬菜,以及自備環保餐具。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蔡淑貞表示,購買烤肉架應選擇外觀完好,如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每五秒就有一名兒童死亡!為挽救全球5歲以下兒童不必死於可預防、可治癒的疾病,世界展望會從2009年開始發起為期五年的兒童健康倡導行動,希望能在2015年達成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將兒童死亡數降至400萬人。台北101並將在9月6日至8日晚上7點到10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野外旅遊,真的要慎防蚊蟲叮咬!台中一名婦人結束離島旅遊後,便出現右邊腋下腫脹的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天後卻開始頭痛、反覆發燒,送醫診斷後,才發現是恙蟲病作祟,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光田醫院感染科陳俊志醫師解釋,恙蟲病是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特有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硬硬、有嚼勁的土司邊,是許多人的最愛,甚至特地買來當零食,小心吃多了,可能導致小中風!一名50歲麵包師傅因為捨不得浪費食材,把賣給早餐店剩下的吐司邊當成主食,三餐都吃土司邊,結果近幾年來,陸續發生3次小中風。 就醫檢查發現,他的血壓、血脂檢查結果都正常,醫師懷疑,可能是長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