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風險可預測? 研究:與青春期人格有關

失智風險可預測? 研究:與青春期人格有關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想知道50年之後,會不會得到失智症嗎?美國新研究發現,從1個人青少年階段的性格特徵,就可以預測將來罹患失智症風險的高低。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研究指出,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冷靜、成熟和充滿活力的人,將來罹患失智症風險將會降低10%。

 

這項研究計畫是從1960年開始,研究員對當時美國大約1,200所中學的82,000多名學生進行了性格測試;並在50多年之後,對同樣一批人的性格特徵與失智症的診斷進行比較。

 

華盛頓特區美國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Kelly Peters表示,當年對這群平均年齡為16歲的青少年們,進行包括鎮定、活力、組織、自信心、成熟、負責任、領導才能、衝動、對社交的渴望、社會敏感性,以及藝術和智力上的完善等性格特徵進行了評估;多年之後,當2011年至2013年他們快要70歲的時候,已經有2,500多人罹患了失智症。

 

這個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Benjamin Chapman指出,在將這些研究對象50年前的性格特徵,與當前的病歷進行對比之後發現,在青少年階段時,有著平靜、穩定且成熟的人格特徵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降低。所謂的平靜是表示為沒有壓力,而且朝氣蓬勃、精力充沛,還有個性成熟、負責、可靠和認真。

 

雖然研究結果發現失智症與人格特徵之間的關聯性,但還是很難得出兩者直接的相關性。阿茲海默症協會醫學關係副總裁Heather Snyder則提到,包括各式各樣的社會、環境和遺傳因素,都可能會導致我們罹患失智症,因此,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編輯:詹舒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週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新增76例,較前一週的27例新增49例,顯示流感疫情進入高峰期。婦產科醫師也發現,孕婦感冒的情況也有增多現象;醫師特別提醒,準媽咪最好是能儘早打流感疫苗加以防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林芯伃醫師表示,台灣的孕婦對於流感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來自俄羅斯12歲的小女孩Masha,4歲開始出現眼睛一直眨、手腳抽動等情形,且每星期會發作2至3次,媽媽帶至醫院檢查確診為癲癇,求遍俄羅斯境內沒有醫師可以幫助症狀改善;直到得知台灣童綜合醫院兒童醫療團隊,對於兒童癲癇有相當的研究與治療成果,便跨海求醫,如今病情穩定,持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寶寶過敏易成過動兒!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鼻過敏兒童會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的傾向;醫師推測,可能與過敏兒的睡眠品質較差,或過敏與過動兩者間神經傳導可能有相關連結,也可能和治療過敏的藥物有關。亞東醫院2013年發表一篇「過敏性鼻炎兒童行為調查」,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