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人們經常以為補腎就是壯陽,與女人沒什麼關係。腎虛不僅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也會腎虛。其實腎對女人同樣重要,女人不僅會腎虛,而且比例並不比男人低。下面列舉的女人腎虛的六種表現及其防治辦法: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1、總想去衛生間】

分析病因:通常女性尿頻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量少次多”。祖國醫學認為,當身體素質下降時,腎氣出現虛虧,膀胱會表現出氣化無力,膀胱平滑肌的肌纖維張力就會出現下降,使得膀胱的伸縮性降低,腎關不固,就像大門關不嚴,所以會出現尿頻和尿失禁現象。

對症下藥:注意保暖,多吃些專門補腎的食物,比如枸杞、山藥、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如果出現尿頻且尿量多,如24小時尿總量超過2500毫升,就要警惕糖尿病等病症的可能。另外,精神因素也可能引起多尿症,這種情況多見於中年女性,並伴有經常失眠,消化不良,或嚴重的神經衰弱,表現為時多時少,一般對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危害。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2、秀發日漸稀少】

分析病因:女性腎氣最盛的時期是22歲左右,25歲之後,就開始漸漸衰退。中醫上說“腎主水,其華在發”,腎臟的功能好壞表現在頭髮上。頭髮柔韌有光澤,說明腎臟健康。腎虛的人常常頭髮易斷並且沒有光澤,容易出現脫髮現象。

對症下藥:多食用一些益腎的食物,例如山藥就是很好的滋補食品,既補氣又補陰,還可以煮枸杞羊肉湯溫補腎氣。另外,每天8小時的睡眠也非常重要,同時少喝酒、少食辛辣食品和濃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3、總有羞於示人的熊貓眼】

分析病因:中醫理論中黑色代表腎,眼圈黑就表示腎虛。腎主水,腎虛則人體的水分代謝不利,導致水腫,通常眼瞼是最先被人發現的。

對症下藥:少熬夜,睡前少喝水;常吃點桃仁芝麻糊:桃仁30克,黑芝麻50克,南杏仁15克,薏苡仁25克,冰糖30克。將前4味藥洗淨,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煎煮2小時,加冰糖調味,即可飲湯食用。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4、怕冷且容易拉肚子】

分析病因:腎陽為全身陽氣的根本,生命活動全靠陽氣鼓動,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身體,就會出現怕冷。

對症下藥:可以多參加健身運動,加速血液循環,增強抗冷能力;應該在日常飲食中註意選擇羊肉、狗肉、牛肉、韭菜、辣椒、蔥、姜、龍眼等溫補腎陽的食物。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5、莫名其妙地發胖】

分析病因:中醫認為肥胖的基本原因是痰、濕、滯,更進一步說,就是由於腎氣虛導致了女性的發胖。

對症下藥:兩手掌搓熱後,分別放至腰部,至感到熱為止,早晚各數次,可以補納腎氣。另外多吃些鴨肉、鵝肉、兔肉,像鯉魚、粳米、糯米、小米、大棗等補氣食物也宜多吃。

女性腎虛比男人更危險,這六種女人最容易腎虛

【6、失眠,每天躺在床上數羊】

分析病因:腎陰虛則虛火內擾,讓人煩躁;心腎不交則導致失眠、健忘。緊張的情緒、房事過度,或者食用大量溫燥食物之後,都可能出現腎陰虛。

對症下藥:晚上減少令神經興奮的活動,如高談闊論、收聽收看緊張刺激的節目、不做劇烈運動。另外可以在飲食中多攝入鴨肉、甲魚、藕、蓮子、百合、枸杞子、木耳、葡萄、桑葚等食物。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林慈濟醫院近日接獲一名35歲女病患,因左腳垂足,走路時變成像馬蹄一樣,因此引來許多異樣眼光,為此還經常跌倒摔破膝蓋,試過坊間各種治療方式無效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罕見粘液乳頭狀室管膜瘤。這位女病患在門診中主訴,去年在舞台劇表演時,突然發現要抬腿的動作無法做而且感到異常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牙材賣出去,把病患帶進來!」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和外貿協會等團體日前舉辦「台灣牙醫醫療服務國際行銷啟動記者會」,期盼台灣醫材輸出國外,也吸引國際牙病患者來台就醫。衛福部長表陳時中表示,台灣牙醫水準高,不僅可向新南向國家提供服務,帶動台灣牙醫鏈發展,也能提供人道醫療協助,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彭先生向醫師表示,他70歲的老父經常反覆碎念,最近夜裡常夢見過世老伴找他,還感覺靈魂出竅跟朋友去散步,彭先生一方面擔心老父中邪,一方面懷疑老父身體出現嚴重的隱憂,因老父近年體力大不如前,又容易感到疲累。彭先生帶老父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尋求家醫科劉乃瑄醫師協助,確診為急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2歲張先生熱愛運動,但左側膝蓋疼痛常達一年之久,最近症狀加劇,每步行一小段路就需歇息,甚至疼痛到無法動彈。經安南醫院骨科檢查發現,其內側膝蓋軟骨磨損併有膝關節內翻,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不僅保留原有膝關節及改善膝蓋變形,術後2個月即可正常行走,6個月後就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