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妙齡女郎腰變粗 竟因晚期卵巢癌作怪

妙齡女郎腰變粗 竟因晚期卵巢癌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20多歲的小芬,平常不愛運動,四肢體型偏瘦,但大學畢業後,卻逐漸變成小「腹」婆,腰圍越來越粗,起初自我安慰,是因為久坐不動導致;但近半年來,經常脹氣,鬧肚子疼,至腸胃科就診,用藥不見效果,至婦科檢查,接受進一步檢查,竟是晚期卵巢癌作怪。

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指出,卵巢癌為常見的婦癌之一,整體來說,患者年紀偏大,大都超過五、六十歲,但最近幾年,卻發現年輕患者變多,可能與飲食西化,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等環境污染有關。

逾五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且一年半內就復發

張志隆主任表示,早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外科切除手術之後,預後都不錯,但可惜的是,國內逾五成卵巢癌患者於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儘管對於化療的反應率都不錯,但平均約在一年至一年六個月之間就會復發。

張志隆主任解釋,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附近有很大的空間,一旦罹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較大時,則可能出現脹氣、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因與腸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時就醫。

最近幾年,女性的警覺性越來越高,不少人因為肚子痛、排便習慣改變而就醫,在診間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懷疑自己罹患卵巢癌」,所幸絕大部分超音波檢查結果正常;張志隆主任說,「有警覺,這是很好的事情」。

張志隆主任強調,即使不幸罹患癌症,也不用惶恐,因為抗癌工具越來越多,包括藥物、外科手術均精進不少,晚期卵巢癌患者存活率明顯提高許多,也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七成卵巢癌面對反覆化療噩夢 加入標靶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卵巢癌,如在早期發現,最好透過手術清光所有腫瘤,但如果進入晚期,術後均建議持續接受鉑類化療,八成癌友反應不錯,但隨著化療次數增加,超過七成患者產生化療抗藥性,又再復發,對於病人來說,宛如惡夢再現,又是一次打擊。

張志隆主任說,卵巢癌復發時間越晚越好,如果術後半年內復發,則預後變差,再來一次化療,但不久後還是可能又再復發,所幸標靶藥物介入卵巢癌治療後,搭配化療,有效延長晚期患者無疾病存活期。

臨床證實,術後接受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在化療療程結束後,仍繼續施打標靶藥物,即能有效延長復發時間,甚至降低復發風險。張志隆主任說,標靶藥物可以加強鉑類化療的治療效果,進而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張志隆主任建議,晚期卵巢癌在手術之後,就應接受鉑類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至少施打標靶藥物一年六個月,只可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標靶藥物,必須自費。 

化療療程後持續標靶治療 近八成卵巢癌體積可縮小

張志隆主任強調,在過去十年中,晚期復發型卵巢癌患者並無新藥可用,唯有鉑類化療一途,最新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方法,為治療帶來無限的可能。                        

研究顯示,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停止化療後,續打標靶,近八成癌友腫瘤因而縮小,平均降低近四成腫瘤惡化風險,有效延後腫瘤復發,維持生命超過三年半,療效比單用化療來得優異,有機會翻轉患者人生。

以小芬來說,在醫師建議下,術後即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腫瘤逐漸變小,最後腹部超音波已經找不到腫瘤,手術迄今近兩年,定期回診,所幸並未復發。

張志隆主任說,受限於生理結構,目前在預防卵巢癌上,仍缺乏一個有效的篩檢工具,提醒女性,如果經常腹部、腹脹、排便習慣異常,務必提高警覺,到院接受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69歲薛姓男子,有三高病史,曾經多次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支架,最近在家出現胸悶、胸痛的狀況,家人帶他至童綜合醫院看診,卻在檢查時突然心律不整,經由該院立即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才救回一命!收治這名男子的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表示,這名薛姓患者,進行過多次的心導管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60多歲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多年,在得知罹病時,卻只靠「感覺」來控糖,結果卻常血糖飆也無感;6年前,竟感染疱疹病毒,讓她體重掉了20多公斤,就醫後發現糖化血色素甚至飆到11以上,導致免疫力下降,才會遭到疱疹病毒入侵,甚至差點因為病毒感染而喪命!這名婦人的爸爸、阿嬤都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全台約有165名「小胖威利」,他們因先天性染色體異常,身體經常處於飢餓狀態,只好四處覓食導致過度肥胖,造成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纏身,父母無法24小時照顧,只好將冰箱、櫃子上鎖,他們無法控制想吃的慾望,甚至會跑到超商偷東西吃,或偷錢為了買東西吃,家長只能送到療養院,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當道,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人手一機的「盛況」,但民眾可得小心了!若不留意姿勢,可能會造成頸椎前傾,不僅影響儀態外觀,甚至導致肩頸痠麻。物理治療師呼籲民眾,除了要時時提醒自己抬頭挺胸縮下巴、維持姿勢端正以外,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藉由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頸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