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發生率高 新藥問世可取代手術

子宮肌瘤發生率高 新藥問世可取代手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統計,台灣30歲以上婦女的子宮肌瘤發生率為20%,而50歲女性發生率更高達80%,對此,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表示,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與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而生長出的腫瘤,大多為良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為良性,但隨著年齡越高,發生率也跟著上升,此外,子宮肌瘤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多為長期性困擾或健康危機,如不正常出血、孕婦流產或早產,甚至有癌化的可能。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趙湘台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子宮肌瘤患者都不知自己已罹病,都是在例行檢查或懷孕時才確診,但有20%的患者會出現症狀,其中,又以不正常出血最為常見(約1/3患者有此現象)。小型的肌瘤可透過定期門診追蹤,若有壓迫症狀、腹痛、大量出血時才需要治療。目前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與手術。藥物治療可短期維持藥效,副作用也較為明顯;而外科手術多將肌瘤切除,必要時則會切除子宮。臨床上也有不少的患者應害怕手術或想保有生育功能而選擇繼續忍痛,長期飽受腹脹、腰痠、經血過多等問題,有些女性甚至因此而出現貧血問題。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Pearl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型口服藥物可有突破性機轉,一讓黃體素受體調節,此藥物在肌瘤細胞、性腺軸與子宮內膜都可使肌瘤停止生長,進而自我毀滅。根據統計,有高達7成6的患者出血可在7天內快速控制出血、肌瘤縮小達47%、降低疼痛,且有高達83%患者貧血狀況獲得改善。
對此,高雄醫學大學婦產部龍震宇醫師說,雖然子宮肌瘤發生率以40-50 歲的女性為大宗,但年輕患者的比例也不少,因此多數患者仍會選擇非侵入式治療取代手術。醫師呼籲,若月經過多、有血塊,加上經痛、喘不過氣、貧血、頭暈等現象,應儘速就醫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3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台大公衛學者推估,台灣武漢肺炎潛在感染者有7千人,這數字是怎麼來的,需要擔心嗎?估算該數據的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是根據亞洲各國疫情、流病數據和出入境資料推估,因應東南亞各國出現社區流行,呼籲入境除發燒篩檢外,針對咳嗽等其他症狀篩檢,提高檢疫警戒,可以減少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關節莫名腫痛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38歲的小芳(化名)三年前手腳關節處莫名腫脹、疼痛,不但無法舉起水杯,連開門都有困難!到骨科求診及復健,卻不見好轉,持續服用半年止痛藥,最後四肢痛到無法走路,需依靠輪椅代步,經家人協助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透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來勢洶洶,想避免病毒侵襲,就得提升免疫力!而維持免疫系統健全運作的重要關鍵,就是充足且良好的睡眠。那麼到底該如何擁有一個兼具質與量的睡眠?該怎麼做才能越睡越健康呢?特別邀請專業醫師,針對睡眠與免疫力進行深度剖析,替民眾解答。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