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期吃不下、睡不好 補充這些營養擺脫產前憂鬱症

孕期吃不下 睡不好 補充這些營養擺脫產前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其實如果能睡得好、多多活動,憂鬱的問題就解決大半了!今天教大家如何透過飲食的調整,做個開心的孕媽咪

維持血糖穩定:

低血糖會導致不好的情緒,也會讓人感到壓力和憂鬱,最好能夠餐餐定時定量,透過規律的飲食來讓血糖穩定,也讓情緒平穩。在餐與餐之間孕媽咪不妨也準備一些堅果、肉乾、小魚乾等零嘴,適當地補充血糖,讓心情愉悅。

補充Omega-3脂肪酸(魚油):

Omega-3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Omega-3攝取不足時,會影響大腦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較容易對未來抱持負面消極的想法;且Omega-3的缺乏也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視力及神經發展,孕媽咪們應足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與調節血清素和多巴胺有關,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情緒低落、出現憂鬱情緒,且會影響胎兒發育,增加胎兒生長遲緩的風險。根據統計,90%以上的女性都缺乏維生素D,但又不喜歡曬太陽,因此只能透過維他命來補充。

補充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能協助維持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可以安定神經系統、撫平焦躁不安的情緒。懷孕期間攝取足量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減少疲勞感及孕吐不適。

與產科醫師討論解決「身體不適」:

改善孕吐:透過「少量多餐」來避免身體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選擇色香味俱全、較能引起自己食慾的食物。

改善腰痠背痛:諮詢物理治療師,透過適度的孕期運動來緩解痠痛;同時搭配托腹帶來減輕腰部的壓力。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控制產前憂鬱的最後手段,非到不得已絕不輕易動用,例如:孕媽咪已產生強烈的輕生念頭、或想要終止妊娠等,醫師才會建議開立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且服用的藥物必須同時諮詢婦產科和身心科醫師,避免藥品危害胎兒健康。

(文章來源:花蓮婦產科女醫.陳萱醫師

【延伸閱讀】

孕媽咪辛苦了! 每5人有1人罹患「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婦產醫授6招從生活中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器官捐贈風氣有待加強,許多病患等不到器官而死;為此,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初步研議,未來經過兩位專科醫師判定死亡已不可避免,並撤除維生設備後,只要心跳停止2分鐘,就可摘取器官移植。「無心跳器官捐贈摘取準則」是由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負責。柯文哲指出,,不少患者有意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67歲婦人服用心臟病藥物時,不慎將未拆封藥物的包裝一併整個吞下去,結果卡在喉嚨,造成強烈的異物感及不適。由於藥物四個角非常尖銳,食道壁嚴重刮傷,家人緊急將她送至急診室,才解除危機。台北慈濟醫院腸胃科蕭宗賢醫師指出,該婦人在急診室,經過X光及耳鼻喉科檢查,判定異物應該是卡在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白內障早已不是「老人病」!3C產品遍佈,低頭族整天盯螢幕,健保資料顯示,台灣近5年來30-54歲的青壯年白內障患者增加2成以上,近2-3年臨床上30多歲的案例更層出不窮。而國健局老人眼疾報告顯示,41.7%老年人自述患有白內障,隨著人口老化,低頭族與低年齡白內障患者增加,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內器官移植技術已非常成熟,但是礙於器官捐贈觀念趨於保守,致使許多需要器官移植才能活命的病人,往往在等不到器官之下,而不幸往生;尤其是國人目前登錄等待腎臟移植的就近6千人,但每年只有200人能獲得腎臟器捐而移植。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主任指出,每年新增的尿毒病人已高達36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