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學柔道童腦死 國手、醫師揭這兩點最重要

學柔道童腦死 國手 醫師揭這兩點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台中7歲黃姓男童上柔道課,遭何姓教練、學長輪流重摔27次,導致顱內嚴重出血,住進加護病房。柔術現役國手魏居正表示,教孩子與教成年人的方式不同,要循序漸進,在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自保能力之前,不教摔、滾等動作,避免腦部與脖子受傷。土城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杏青也說,腦震盪預防關鍵是師資及場地均需到位,缺一不可。

注意腦震盪症狀 及早發現送醫

柔道的練習中,難免會有碰撞,若發生腦震盪,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噁心、嘔吐、平衡感喪失等症狀,平時也熱愛柔術的林杏青醫師分享,還可能出現記憶減退、意識混亂、情緒行為改變等表現,要特別注意,及早發現送醫。若有出現腦出血情形,則會手腳無力麻木、眼歪嘴斜。

慎選道館預防傷害 師資、場地為關鍵

學習技擊運動時,預防腦震盪最重要的因素是師資與場地,教練在指導時應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及大力晃動,另外在練習柔道和柔術時,應注意地墊緩衝是否足夠,否則練習時撞擊會造成傷害。從事兒童柔術教學的魏居正也提到,應留意教練有無協會核發的證照,若經過協會認證師資相對有保障,家長在選擇合適的道館時應注意這兩點。

其他個人因素也應注意練習時注意力是否集中,在精神不濟的狀況下不應硬撐練習,同時飲水要充足,因脫水可能會讓腦震盪變嚴重。林杏青醫師也提醒,成人要避免酒精類飲料,酒精有可能妨礙腦部恢復。

腦震盪恢復七天為周期 從最低強度有氧運動開始

若發生腦震盪,恢復至少要以七天為一周期,才能夠達到最低的安全標準。林杏青醫師說明,一開始以完全靜止,在放鬆的環境下休息;接下來可以嘗試做低度的有氧運動,接著漸漸提升有氧運動的強度;接下來再加入一些重量訓練。最後才是動作練習的部分,如約束對練,到七天後如果沒有症狀,才能全力對打,而過程中如果出現任何不舒服的情形,就應該倒退回上一個階段練習。

兒童學習柔道 不能貿然摔、滾

教小孩與教成人模式不同,多半用遊戲融入,且在孩子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之前,都不先教有危險性的動作,魏居正指出,如在不會護身倒法之前,不教怎麼摔,不知道怎麼滾之前,也不教翻滾的動作,避免脖子受傷。因小朋友身體尚未發育成熟,要非常注重安全,動作教學也是,比較不會教有危險性的動作,以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學柔道童腦死 國手 醫師揭這兩點最重要

▲土城長庚醫院復健科林杏青醫師(左)與柔術國手魏居正(右)。

學習以安全第一 開心再學技術

每個人運動的目的都不太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運動選手,許多人是想養成運動習慣,幫助成長。魏居正強調,安全第一,第二開心,第三才是學技術,在安全的環境與開心的氛圍中,才能學到比較多東西。

為了增進運動安全,教練、家長與學員都應在課前事先溝通,若學員有特殊疾病或曾有任何傷害情形都要先提出,才能達到更好的運動安全。這次事件讓人十分遺憾,但魏居正也提醒,任何運動都可能伴隨運動傷害,不適當的教學行為在任何運動都很危險。林杏青醫師也說,關於運動不用過於擔心或因噎廢食,要考慮運動帶來的風險與好處。

【延伸閱讀】

心跳蹦蹦跳卻無效? 心房顫動「冷」處理

30分鐘2萬次仰臥起坐 徐若瑄親授「川」字腹肌的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估計,民國150年失智人口將突破85萬人。病人或其照護者面對失智症治療時,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都應該要對疾病與治療方式有所了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淳澤說,失智症病人族群年齡層較高,也較易因為慢性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而有較多用藥,增加藥物...

閱讀詳情 »

【文/Beauty美人圈】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悶熱的夏天「私密處」問題總是找上門,以下三種常見的情況會讓私密處問題更加猖狂,你是不是也符合下面的條件呢!?這時候保養就很重要,只要學會三大保養秘訣悶熱的夏天再也不會覺得「妹妹」不舒服!   #三種情況讓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18年亞運於印尼雅加達舉辦,此次體育署特別安排專業廚師隨行,獲得醫療團隊醫師高度贊同,因為攝取好的營養,選手才能維持良好的體能狀態,是戰力的基礎,也是獲勝的關鍵。運動員飲食需精準調製 高品質蛋白質有助體力恢復長庚運動醫學團隊林口長庚復健科王思恒醫師表示,運動員的飲食...

閱讀詳情 »

有糖尿病不能吃澱粉食物,像是白米飯,以免血糖飆高?是真的嗎?新陳代謝科醫師表示,打敗糖尿病,澱粉食物不是十惡不赦的食物,反而是要採取吃飯的「適醣均衡飲食」,才是根本控糖的方法。 打敗糖尿病,澱粉食物不是十惡不赦的食物,反而是要採取吃飯的「適醣均衡飲食」,才是根本控糖的方法。 1名56歲男性罹患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