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安胎害怕母體不適症? 中西醫聯手照護助好孕

安胎害怕母體不適症? 中西醫聯手照護助好孕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讓胎兒在子宮住好住滿,順利誕生,這是孕婦及婦產科醫師的最大心願,但不少人孕期不順利,出血、宮縮,甚至必須長期臥床安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馬偕紀念醫院參與「中醫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中西醫攜手安胎,達到「求好孕」目標。

 

42歲的楊太太與先生均喜歡小孩,也多多增產報國,這次懷上第5胎相當開心,但之前4個寶寶都早產,且生產前必須臥床安胎,種種不適經驗讓楊太太萬分憂心,剛滿18周時每2至3分鐘就宮縮1次,最後由外院轉入馬偕醫院婦產科擬定安胎計畫,包括臥床安胎、口服舌下錠、針劑、塞劑等安胎藥物,最終順利將胎兒養到27周,只是宮縮頻率仍維持約7至10分鐘1次。

 

在住院安胎過程中,楊太太嘗試中西醫合併安胎,讓中醫師參與會診,制訂治療計畫,希望讓胎兒住好住滿,也能改善安胎藥物帶來的種種不適。馬偕醫院中醫部婦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孕婦如頻繁宮縮,絕對必須臥床,期間以中藥來護胎安神,例如在28周時講究「固腎安神」,以甘麥大棗湯、菟絲子及續斷,幫助患者寧心安神、顧腎養血並且培護胎元。

 

到了30周,則以「清熱散鬱」為主,緩解患者因安胎藥物造成的喘熱及腹脹,以黃芩湯及半夏厚朴湯來幫助清熱和中、理氣散鬱,以達安胎之效;32周則是「調和瀉下」,針對患者主訴的發熱及排便困擾,以大柴胡湯、黃芩及白朮調和陰陽、行氣燥熱以養胎。

 

經過中醫介入安胎,楊太太身體原本的不適症狀獲得改善,2周調整1次的中醫用藥逐步調降西醫安胎藥物的用量,甚至不需使用到自費安胎藥物,並於懷孕34周又5天時返家休息,36周又2天順利生產,母子均安,寶寶出生體重3,352公克。

 

瞿瑞瑩提醒孕產婦或求子夫妻,如果希望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不孕或是安胎,除了尋求合格中醫師、切勿使用偏方外,最好讓主治的中西醫醫師均能了解目前用藥及療程,以達相輔相成之效。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突然頭昏、頭暈;一側面麻、舌麻甚至口眼歪斜; 說話吐字不清,流口涎,飲水嗆咳;出現一過性或陣發性的一側肢體麻木、發涼、無力或活動不靈,一側肢體不自主的運動,有時出現肢體抽搐或跳動;頭痛程度加重;原因不明的跌跤;精神狀態發生變化,性格突變;一過性視物不清。建議吃糙米;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能...

閱讀詳情 »

健康對於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健康飲食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食物,但是有些食物絕對不能一大清早就吃。1.忌空腹吃香蕉:香蕉中除了含有助眠的鉀,還含有大量的鎂元素,若空腹食用,會使血液中的含鎂量驟然升高,而鎂是影響心臟功能的敏感元素之一。2.忌空腹吃鳳梨:鳳梨裡含有強酵素,...

閱讀詳情 »

每一天一早起來,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不會有異樣的感覺。不一定是大的改變只是一些細微之處的改變,仔細觀察一下,那也許正是身體在向你求助。1.看眼睛脂肪粒:脂肪粒的形成有可能是因為你眼部妝容堵塞毛孔造成的,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身體內膽固醇過高的緣故,攝入的脂肪量過高,脂肪堆積就容易形成脂肪粒。但是還有一...

閱讀詳情 »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作為腹壁的最後閉合處,因屏障功能較差,在人體又屬相對虛弱之地,易受涼而染風寒。中醫上認為,肚臍眼是人的神闕穴。夏天了,再熱也別露出自己肚臍眼。肚臍對於人們來說是個非常熟悉的部位,它位於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在中醫經絡系統中屬於任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