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族二等親中有人罹患肺癌 你有可能是下一位

  梁先生現年63歲,不抽菸,兩棲蛙人退伍,身體相當硬朗,10年前因左胸痛,經檢查確診為肺癌末期,腫瘤大小為4公分,轉移到肋骨,後至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接受治療,以螺旋刀放射治療加上標靶藥物局部精準打擊,成功控制及提高抗癌免疫力,回診追蹤發現腫瘤已消失。

  但梁先生2016年回診追蹤時發現同側復發,2顆腫瘤大小為1.2及1公分,經小範圍局部切除手術及持續標靶藥物治療,控制良好。2019年原病灶再復發,腫瘤大小為2.8公分,進行第2次的螺旋刀加熱療與關節炎藥(逆轉抗藥性)繼續搭配原標靶,院方依照腫瘤治療科多年經驗及最新文獻,預期梁先生可再長時間控制。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醫師楊凱琳表示,對肺癌的治療既要考慮局部,更要兼顧全身,任何1種單用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均不容易有效地提高肺癌的長期存活率,因此,根據患者的組織學類型、分期、基因突變狀態、細胞表面分子表現、全身情況採整合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最好的療效。

  另有1名52歲病患吳先生,其父親肺癌末期往生,3年多前安排健康檢查及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也確診肺癌第1期,經手術切除復原良好;吳先生的姊姊同樣確診肺癌,經手術切除持續追蹤至今控制良好無復發。楊凱琳指出,二等親中有罹患肺癌者,家屬罹患肺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很多,顯示有家族集中的現象,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是能早期發現肺癌的檢測工具,建議高危險群定期進行篩檢。

  晚期肺癌結合手術、放療、化療、熱治療、標靶抗癌藥物、免疫治療等多專科合作治療,可爭取病人延長存活期的機會。楊凱琳說明,癌症熱治療就是希望利用與發燒相似的生理特性,將局部腫瘤加熱至正常體溫以上(39℃至42℃),改變腫瘤環境,加強化學、放射、免疫治療與標靶的功效,也能有效降低疼痛,並提高整體效果。

相關推薦

翻攝阿波羅   防油防高溫不沾手,靠的是紙袋內層的化學物質「全氟烷化合物」。根據加拿大研究,若滲透入食物被人體吸收、轉化成「全氟辛酸」,長期吃下肚恐成毒素,但這種紙隨處可見。炸雞排、鹽酥雞用的防油紙,還有包漢堡的紙,通通都上了一層化學物質,現場來做實驗。     紙盒...

閱讀詳情 »

  (翻攝自toutiao,下同) 猝死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好,不太在意健康狀況,有點難受的感覺,通常不會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惡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猝死前的6個身體信號】 過度出汗:當你在一段時間裡並沒有進行運動卻會突然出汗的話,那麼這常常是你心臟疾病發作...

閱讀詳情 »

據蘋果日報報導,嚴凱泰曾到榮總住院開刀,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但一向作風低調的嚴凱泰,堅持將病情保密到家,僅願意透過裕隆發言人回應...「前一陣子確實身體不舒服因此住院診療,已經康復出院,謝謝大家的關心。」但究竟是患上了什麼疾病,他不願回答,希望保有隱私。 但公司的主管聽聞這消息卻露出不敢相...

閱讀詳情 »

許多人建議用冷壓初榨橄欖油來搭配沙拉、作涼拌或低溫拌炒,但是,卻又常常看到歐式料理中,常常使用橄欖油作為主要的烹調用油,究竟橄欖油耐不耐高溫呢?張益堯營養師提醒,冷壓初榨橄欖油的穩定度高,定溫油炸是沒問題的,但只能炸一次,切勿反覆油炸,因為長時間、高溫、反覆的煎炸,還是有可能會有自由基的產生,因此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