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酌預防中風? 研究:每日1杯風險增10%

小酌預防中風? 研究:每日1杯風險增10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小酌恐無法預防中風,反而增加風險!中國和英國團隊針對50萬中國人的研究顯示,每天喝1-2杯酒,會增加中風風險10-15%,牴觸過去「每天少量飲酒可預防中風」的觀念。劍橋大學博士Stephen Burgess指出,中風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民眾應適量飲酒。

少量飲酒有保護功效? 遺傳分析找答案

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雖然過去研究指出,每天喝一兩杯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罹患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還低,但不清楚是因為適度飲酒有輕微保護作用,還是因為非飲酒者有其他健康問題。中英聯合團隊利用遺傳變異的證據,來反駁酒精的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一種遺傳變異,該基因會影響酒精在體內分解的方式,這可能使飲酒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因此,帶有這些基因變異的男人喝酒量很少,女人則幾乎不喝酒。由於基因是隨機分布,透過評估飲酒者與非飲酒的遺傳特徵,科學家能排除抽菸等其他因素,專注研究飲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每天喝1-2杯酒 中風風險就上升

《BBC》報導,研究人員調查了50萬中國人的飲酒量,並持續追蹤10年,其中16萬人有遺傳變異。據分析指出,每天喝1-2杯酒,會增加中風風險10-15%;每天喝4杯酒,則增加35%。另外,研究找不出少量飲酒有保護作用的證據。在研究中,一杯酒的定義為一小杯紅酒、一瓶啤酒或一單位烈酒。

牛津大學教授Zhengming Chen指出,少量飲酒無法預防中風,甚至會增加中風風險。然而,由於證據不足,適量飲酒對於心臟的影響還要進一步評估。

飲酒增加中風風險 還要考量潛在風險

《衛報》指出,該研究存在一些侷限,如中國人多飲用烈酒,針對紅酒的關注較少,有些科學家認為紅酒擁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另外,酒量估算多來自民眾自主報告,恐怕不夠精確。

謝菲爾德大學心臟病學教授Tim Chico提醒,飲酒是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取決於個人的潛在風險,如年齡、體重、是否吸煙等因素。而他本人倒很訝異,少量飲酒居然一點保護力都沒有。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參考資料:

1.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does not protect against stroke, study shows.

2. Even one drink a day increases stroke risk, study finds.

3. Even low alcohol consumption is bad news for strokes – study.

4. Iona Y Millwood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The Lancet,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72-0

【延伸閱讀】走路不穩、常跌倒 可能是腦室積水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般民眾在胃痛的時候,經常會到藥局自行購買胃藥,然而,胃藥有哪些類別?服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治療胃病藥品 常見三大類食藥署說明,第一類抑制胃酸藥品:又可細分為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1.制酸劑:常見劑型有錠劑、散劑、或是懸液劑等型態。功能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習慣在醫療院所看診後會詢問醫師是否有開立胃藥?但是,真的有需要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強調,其實大部分藥品只要正確服用,並不會對胃產生負擔。長期服用胃藥 恐造成身體傷害食藥署說明,通常較容易引起胃部副作用的藥品主要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部分的抗生素,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新聞陸續報導蔡頭、吳孟達等藝人罹患末期肝癌,並均在診斷後短短數月內便傳出過世的消息,令人不勝唏噓。嘉義長庚胃腸肝膽科張德生主任表示,事實上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治療近幾年已有長足的進步,不論是B型肝炎的疫苗及藥物、C型肝炎的小分子根治藥物,或肝癌的局部根除治療或全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台灣人在冬至、元宵節等節慶都會吃湯圓,不過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許多民眾都會選擇來碗熱呼呼的湯圓暖暖身子,節日以外也會吃。市面上也出現各式口味的包餡湯圓,除了最熟悉的「芝麻」、「花生」外,還有哪些創意新口味受到民眾歡迎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