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必備「萬用藥膏」含有類固醇 藥師分享正確用法

居家必備「萬用藥膏」含有類固醇 藥師分享正確用法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許多人家裡都備有許多藥膏,以便應付突然其來的意外,例如:刀傷燙傷、蚊蟲叮咬,但這些藥膏成份幾乎都含有類固醇,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賴宥菊提醒,民眾不可將類固醇藥膏當做萬用藥膏,如果不當地使用,反而引發皮膚變薄、容易過敏、抵抗力下降、微血管變得明顯等副作用。

 

賴宥菊說明,外用類固醇具有抗發炎、止癢與血管收縮作用。抗發炎作用可改善多數皮膚炎及皮膚過敏現象,血管收縮作用造成真皮上層的微血管收縮,減少紅斑形成。因為外用類固醇具有改善皮膚過敏、減少紅斑形成,以及止癢作用,所以對於溼疹、曬斑、昆蟲咬傷等皮膚疾病均有一定效果,也因此被當作必備藥膏。

 

賴宥菊指出,外用類固醇有許多不同的劑型,在治療皮膚病時,理想的藥物必須能穿透且全停留在皮膚內,如果使用了不適合的劑型,可能影響治療的效果。 舉例來說,治療手部的溼疹和裂傷,如果使用凝膠劑型外用類固醇,就可能因為因凝膠中的「醇基」,而增加疼痛、刺痛感;若用軟膏劑型類固醇來治療溼性、有分泌物的皮膚病變,則可能因為其封閉特性,導致繼發性毛囊炎。

 

此外,軟膏劑型外用類固醇可以減少皮表水分流失,增強藥物的吸收。由於軟膏有封閉特性,通常是最有效的劑型,但較為油膩,以致患者接受度比較低,且不適合用於毛髮部位。賴宥菊表示,外用的類固醇根據收縮血管的能力,分為7個等級,第1級為最強,第7級為最弱,對12歲以下幼童,建議選用較弱效類固醇(4至7級)較為安全。

 

使用外用類固醇時,建議先可用肥皂與水清潔患部,並用軟布輕撫使乾。在患部施用薄層的藥物,並用手指或以棉花棒輕輕塗開,使用後請記得洗淨雙手。除非特別指示必須保護患部以防與外界過度的接觸或污染物,一般不需使用封閉性 敷料或繃帶。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近日艷陽高照,氣溫節節上升,若長時間待在室外,中暑機會大為增加,當身體出現中暑跡象,透過刮痧,可稍微舒緩中暑不適症狀。中醫師周宗翰建議,2次刮痧時間,最好間隔5到7天,需要等痧色全部褪掉,再進行下一輪刮痧。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周宗翰醫師解釋,刮痧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提升健保卡便捷服務,健保署與金山區公所跨機關合作,推動健保卡在地申請及在地製卡服務,透過行政團隊服務精神,運用雲端科技,未來新北市金山區居民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健保署辦理健保卡,只要到公所,就能快速辦卡製卡。金山公所首辦健保卡服務金山公所首辦健保卡服務 15分鐘申領一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青少年遭受網友性侵害比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也有青少年在網路上曾被要求拍私密照或私密影像被隨意散布的情形,造成孩子身心受創,衛生福利部呼籲家長要特別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小心防範! 兒少性侵多數是熟識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01-105年度18歲以下性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帶孩子看牙醫這件事總是讓父母相當頭疼,常有孩子看牙醫時會掙扎亂動,導致牙醫師不易治療,另外臨床上也發現發展障礙的兒童經常有蛀牙的困擾,再加上較難配合牙科治療,經常到後期已需要全身麻醉做全口重建。若能透過與職能治療合作,扎實做好預防保健,施以口腔減敏運動或在復健時做好心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