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紀輕就不會得糖尿病?專科醫師解析,疏忽健康,「年輕型二型糖尿病」恐上身

年紀輕就不會得糖尿病?專科醫師解析,疏忽健康,「年輕型二型糖尿病」恐上身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陳柏蒼

過去,大家會認為年紀大了才有可能得到第二型糖尿病。根據《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二型糖尿病》的資料顯示,4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逐年上升,稱為年輕型二型糖尿病(Young-onset type 2 diabetes,簡稱YOD)。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表示,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的病友,在疾病的表現上、治療上,與老年人的第二型糖尿病族群大相逕庭,因此,治療前需要對此族群有更深的認知及關注。

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

陳柏蒼指出,眾多研究發現,在某些地區上,包括中東、北美、西太平洋區的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盛行率較高,顯示出人種的差異影響疾病表現,而亞洲人也是易發生族群。
個體的疾病表現,首先來自於胰島素阻抗的產生(Insulin Resistance),肌肉、肝臟及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血糖上升,初期胰臟會努力代償維持,但久而久之,胰臟β細胞凋亡導致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即上升,達到糖尿病標準。
陳柏蒼進一步解釋,而胰島素阻抗的出現,其實和肥胖息息相關。若平時喜愛飲用含糖飲料、有著高熱量飲食習慣、常久坐少活動,容易讓肥胖因此找上門,即使年紀輕輕,依然可能誘發糖尿病發生。

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研究發現,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的的病友與老年才得糖尿病不同。陳柏蒼說,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細胞衰老較快,使血糖更不容易控制;也因為暴露於高血糖的狀態時間久,發生器官病變的程度也較為嚴重。
許多研究進行中,想找出最佳的治療方式。目前,則傾向積極的血糖藥複合使用,讓血糖能及早下降達標,維持胰臟功能的長久性。陳柏蒼提醒,調整生活型態,注意飲食內容,合併規律運動非常重要,若體重超標也應一併調整。 

測你給別人的感覺!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吳靜宜報導遭到Delta變種病毒重創的馬來西亞,已連續超過1個月單日新增確診破萬人,嚴峻的疫情讓在地青年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防疫不利,卻引起另一派論點反對,認為在此刻群聚示威,真的不適合。然而,YouTuber西西歪便表示,馬來西亞人已經給政府1年半的機會了,好像只能透過示威,才能嘗試換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 韓羽婕/台北報導 第六輪高端疫苗預約今(21)日中午結單,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總計有59.9萬人完成預約,尚未約滿61.4萬劑份量。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高端疫苗將2度加開預約,符合接種對象為8月16日14時以後新登記或加選意願登記為高端疫苗的民眾,並於21日12點進...

閱讀詳情 »

揭露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的歷史 了解愛滋病來自何方,有助了解此種疫病是如何發展的。不久,我們便發現愛滋病例集中在中非洲與東非洲,而且多數都居住在都市裡。當醫學界發現「類人猿免疫不全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時,發現它和「人類免疫不全病毒」很像,雖然猴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全台灣也是全世界肺癌治療的訓練基地就在林口長庚。 林口長庚影像導引式胸腔鏡手術示範中心今(21)日開幕,這個中心是長庚跨團隊多年努力的成果,這樣的成果也讓國際醫療大廠西門子指名作為西門子醫療全球胸腔手術示範中心。今後除了訓練影像導引式胸腔鏡手術人才,也將參與開發新醫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