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輕型巴金森病 初期症狀大不同

年輕型巴金森病 初期症狀大不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去大家普遍認為巴金森病為高齡者的疾病,但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指出,目前10至15%病患確診年齡不到40歲。據臨床觀察,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比起年長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我封閉狀況,因為中壯年正值衝刺事業、成家重要階段,若確診巴金森病,對個人與家庭都是一大衝擊。

年輕型巴金森病較無顫抖症狀 反表現肢體僵硬、動作異常

對於巴金森病,大家印象中的症狀多半是「顫抖」。吳瑞美主任表示,除了顫抖以外,動作變慢、肢體僵硬、無力、字越寫越小等都是巴金森病初期常見的症狀。其中,年輕型與老年型巴金森病初期症狀表現也有差異。年輕型患者初期比較不會出現顫抖症狀,反而多表現於肢體動作上,例如肢體僵硬、動作異常等。

40歲的正雄(化名),過去曾是事業有成的高階主管,3年前確診巴金森病。剛開始出現肩膀痠痛、右手發麻,誤以為是五十肩發作,先至骨科就診,然而治療後症狀卻不見改善,甚至開始出現右腳步行遲緩、手拿東西不穩,轉診至神經科才確診為巴金森病。

罹病初期正雄整天怨天尤人,更對家人隱瞞病情,悲觀認為自己最後喪失原有生活及工作。所幸在醫師及親友開導,正雄害怕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近年,正雄也常鼓勵像他一樣的病友,只要積極治療,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能治癒的藥物出現。吳瑞美主任指出,因部分症狀容易與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或其他疾病混淆,臨床高達3成患者會求診復健科、骨科等,以致無法即時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時間。

內外在壓力大 高達43%巴金森病患者併發憂鬱症

根據統計,43%巴金森病患者併發憂鬱症。吳瑞美主任說明,憂鬱症多發生於患者「剛確診」及「病程後期」,除了疾病造成左腦功能變化,更因多數患者起初對巴金森病都不瞭解,確診情緒交雜,再加上外在賦予的壓力,易使患者沉浸在低迷的情緒,與世隔絕、併發憂鬱症。此外,更有研究顯示,年輕患者及有僵硬與動作遲緩症狀明顯的患者,比一般巴金森病患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

巴金森病的腦功能損傷不可逆,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加速患者出現動作障礙、喪失行動能力的時間,更可能讓患者失去口語表達能力。其實只要及早發現、按時回診治療,便能維持正常生活,而工作只要沒有繁複肢體動作,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患者毋須擔心。

吳瑞美主任表示,現在已有多種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會依患者不同症狀,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並延緩疾病惡化,甚至對於多數合併憂鬱症的患者,也能獲得緩解。吳瑞美主任也呼籲,切勿輕忽巴金森病初期徵兆,如出現肢體發麻、刺痛、不自主抖動或肢體僵硬的狀況,就應該優先到神經科求診為宜。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11 月 09 日訊】關心您的健康,從今天開始,北台灣氣溫要變天了,正值感冒好發時期。坊間流傳,感冒咳嗽就不能吃橘子,否則會越吃越咳,來聽聽中西醫怎麼說。 水果攤上滿滿的橘子,看婆婆媽媽們一顆一顆挑選入袋,就知道這物美價廉的本土水果,有多受歡迎。橘...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新浪微博 , 林依晨微博 早前因為忙拍戲加上壓力大,林依晨曾生了場大病,康復後的她更珍惜健康,還研究出一套獨家「依晨養生法」。從英國讀書回台的依晨,依舊維持纖瘦身材,休息充電後又更美了!   養生女孩不老也不胖 從依晨的包包便可發現她不僅愛養身,...

閱讀詳情 »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9 月 09 日訊】中秋節即將到來,台灣民眾普遍會有吃烤肉全家團圓的風氣,營養師提醒,高溫燒烤肉類會釋放致癌物質,如何減少燒烤致癌物,有五個小技巧,告訴您 。 烤盤上的肉吱吱作響,烤肉師父動作俐落,不管是胡椒烤魚,還是烤青椒,甚至是...

閱讀詳情 »

下班後卸下妝容,發現臉上冒出一顆顆的小肉芽,摸起來凸凸的,有的人是長在眼睛下方,有的人長在臉頰上,既不舒服也影響上妝。 有些人的肉芽隔一陣子就消失,有些人的確是一直停留在臉上,到底應該如何消除臉上的肉芽呢?首先要先了解肉芽是甚麼,分清楚肉芽的區別,才能好好根治唷! 應該如何預防呢? 在一般清潔上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