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微伸展輕運動 簡單易做 保健樂開懷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不是有「333」的運動原則,鼓勵大家每週運動三天,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為什麼還需要倡導微伸展、輕運動?忙工作、忙賺錢、忙家庭都來不及,怎麼有空運動,是許多人不運動的原因,就算挪出時間跟著大家一起瘋路跑、登山,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步、登高。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又抽不出時間,該怎麼辦?輕運度、微運動(Micro workout)概念已漸漸被專家、學者提出,只要短短10分鐘輕運動,足以刺激大腦連結,幫助大腦記憶(註1)。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可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運動量,運動效果與一次做完相同,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註2)。

微伸展輕運動 簡單易做 保健樂開懷

小標:簡易輕鬆效果好  動起來就對了

輕運動沒有地點限制、一次運動時間挪出十分鐘、不用強調體能、不會有痠痛運動傷害,只要提醒自己,願意動起來,就可以達到保健效果,每天會活得很開心。

1.沒有地點限制即使你待在辦公室辦公、客廳休閒、房間休息,都可以利用這些空間進行深蹲、筋骨伸展運動。如果你的住家、辦公室附近的公園、步道場地,有設置安全運動器材,可抽空利用器材進行仰臥起坐、扭腰、鍛鍊腿肌及手臂肌。無論等公車、等捷運的地方,一樣可以進行伸展運動,也就是說,任何地方都是微運動地點,不受地點限制。

2.時間成本很低一次運動時間不用三十分鐘、六十分鐘,十分鐘就可以。利用生活零碎時間就能輕鬆運動,不用刻意挪出時間。上下班搭公車、搭捷運,可以提早一站下車,多走一段路;少搭電梯,改走樓梯,運動時間或許不長,但能讓身體隨時動起來,都能替身體健康加分。

3.沒用體能限制:不少人因為害怕運動常會挑戰身體極限,所以不愛運動,以為要耗費體力。輕運動不同,不用挑戰極限,簡單做,出個門散步、利用空的寶特瓶,裝水或沙子替代啞鈴,就可鍛練手臂肌力,另外站起來甩個手、伸個腰、抬個腿都是輕運動。

4.沒有特別技術要求:有些運動需要器材或講求比賽規則,就算是目前風行的單車、慢跑,都有騎乘技術及姿勢要求,輕運動沒有特別技術要求,善用環境或小巧工具,一條毛巾、一張椅子,都可以達到效果,也不用擔心做錯,只要動就可以。

5.不用擔心痠痛傷害:愛運動的朋友都知道,運動後難免有痠痛或乳酸堆積、肌肉拉傷的的問題,對於不常運動的朋友來說,一次十分鐘的輕運動會降低身體負荷,也因為是輕度身體活動,不是強度運,是不用擔心運動後造成的痠痛或可能帶來運動傷害。

參考資料

1.華人健康網

2.遠見雜誌

3.康健雜誌

4.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節連續假期,千萬小心這種蟲吻!疾管署最新監測發現,今年截至6月以來,全台已經累計有恙蟲病多達116例,個案感染地又以台東縣最多,其次為花蓮縣及澎湖縣。提醒民眾若赴郊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遭恙...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官方公布一名自台灣飛回東京的日籍女學生「無症狀」確診染疫,讓台灣引以為傲的社區全面安全防疫成果蒙上陰影,是否影響目前如火如荼推動中的各項解封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公布,衛生單位已啟動疫情調查,截至目前初步掌握同校...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一名6月20日從台灣飛抵成田機場的20多歲、在台留學的日籍女學生「無症狀」確診新冠肺炎,是否代表國內社區安全的防疫成果破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表示,國內社區是否有隱藏感染者或無症狀感染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端午節將至,多數人想到的是悼念屈原的節日。其實,過「端午」的習俗源自古人觀察到農曆5月氣候開始變熱,蛇蟲繁殖且疫病多發,由此衍生出許多驅毒避邪的方法,像是以蘭草沐浴,採艾草並懸掛於門戶、手臂上繫五彩絲線、飲藥酒等,可以說是古人預防疾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流傳至今成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