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用藥需小心出血?! 手術不用擔心血不凝

心房顫動用藥需小心出血?! 手術不用擔心血不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約有2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因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需服用抗凝血藥物讓血液不易凝固達到預防中風成效,「但是,無論是服用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患者若遇如車禍、跌倒骨折、大量出血等意外,必須進行緊急手術時,血液不易凝結可能讓手術發生無法止血的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策略長兼藥劑部長陳立奇說道。

所幸,衛福部食藥署在今年4月已核准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專用「反轉劑」,可在15分鐘內完全且持續地反轉抗凝血藥物的抗凝血功能。換句話說,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心房顫動患者,一旦遇到緊急手術時,便能以反轉劑應對緊急突發狀況,恢復身體凝血功能。

新型口服抗凝藥 手術出血問題未解

陳立奇指出,目前預防心房顫動引發中風的藥物,有傳統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選擇。傳統抗凝血藥物作用較慢,治療限制多,出血風險高,容易影響患者服藥順從性;而近年推出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劑量固定、不須定期監測,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低,除此之外,出血風險低,顱內出血風險也較傳統抗凝血藥物少。

無論服用傳統或新型抗凝血藥物,當患者突遇意外發生時,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恢復成為救命關鍵。陳立奇進一步解釋,傳統抗凝血藥物需施打維他命K恢復凝血功能,作用時間至少需要15小時以上;沒有反轉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則需藉由血液透析或停藥來恢復凝血作用。當面臨緊急手術的關鍵時刻,臨床只能選擇緊急處置「賭一把」,畢竟緊要關頭,多一秒等待就多一分風險。

專用反轉劑 關鍵時刻緊急凝血救命

陳立奇表示,以往有患者擔心服用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出血風險而抗拒服藥,「這是普遍疑慮,只能盡量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觀念及認知。」幸好,如今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專用「反轉劑」已經上市,能在15分鐘內快速恢復凝血效果,而且效果持續長達12小時,降低不少患者疑慮。

不過,陳立奇也提醒患者,要好好遵從醫囑,切勿擅自調整藥量或停藥,不要自己隔空抓藥當醫師,身體若出現任何不尋常出血狀況,切記返回門診與醫師討論追蹤。

陳立奇提醒,除規律用藥外,均衡飲食也是維持心臟健康重要關鍵,「健康飲食,不吃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不貪杯,多吃健康蔬果,更能有助病情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8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脊椎開刀太多次,可能導致腦脊髓液滲漏?! 37歲的蕭小姐因兩次跌倒,先後接受多次腰椎手術和一次頸椎手術。沒想到手術竟造成硬腦膜破損,腦脊髓液滲漏,在腰椎處形成一個比雞蛋還大的腫脹,壓迫神經。然而,蕭小姐因體形較為肥胖,多次就醫都被誤診為脂肪瘤,直到求診大林慈濟醫院脊椎外科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全球每年平均僅生產2000噸的麥蘆卡蜂蜜,因含有天然抗菌活性成分,研究更證實具消炎、改善腸胃不適,以及提升免疫力等功效,造成許多業者仿冒;對此,UMF麥蘆卡蜂蜜協會強調,只有包裝上有UMF®標示及合格證書,才是經過認證的產品,對人體才有保健療效。來自紐西蘭的麥蘆卡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國人初次性行為發生年齡不斷下降,愛滋病感染者年齡也年輕化,如何讓青少年族群理解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已經成為愛滋防治的重點。第三屆台灣彩虹文化祭將於本週六於新竹登場,希望社會大眾對於安全性行為有更明確的認知,並讓民眾認識彩虹文化,種下性別友善的種子。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指出,連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不同疼痛要吃不同的止痛藥、感冒糖漿不可一次喝完!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調查發現,有高達1成8的民眾,不清楚不同疼痛要吃不同種類的止痛藥,甚至1成4一次喝整瓶感冒糖漿。食藥署提醒民眾,服用藥品前,務必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警語及注意事項,才能確保用藥安全。食藥署今年9月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