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入夏後,天氣經常陰晴不定,氣溫變化較大,以致許多商界名人、知名演員皆死於心血管疾病,令人惋惜。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提醒,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位居國人死亡排行榜第2名,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就有5.4萬人死亡,人數多於癌症。


黃瑞仁指出,老化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從門診觀察發現,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共同生活形態多為壓力沉重、抽菸、少運動、多外食、過重或肥胖及過量飲酒。


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屬於急重症,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黃瑞仁指出,如果平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就應盡速就醫,可減少死亡以及病後失能的嚴重度;另外,更年期女性若罹患心肌梗塞,症狀較不典型,可能為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民眾應該提高警覺。


在腦中風急救上,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黃瑞仁提出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出現任一症狀時,記下時間點(Time)快快就醫。


黃瑞仁認為,8成的心臟病與腦中風致死案例是可以預防的,只要能夠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飲食,落實健康生活,慢性病患者也規律用藥,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則呼籲,國人應該保持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規律服藥,並遠離菸酒,避免熬夜,都是保命之道。運動方面,建議從事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並配合阻力負重運動,避免肌肉量流失。此外,控制體重(BMI)、擁有良好的睡眠,也能避免慢性病纏身。


如有三高慢性病史更應積極養生,定期量測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王英偉說明,國健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國人應多加利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因應人口老化 食藥署擬將關節保健納入健康食品項目
【影】蔬食者專屬鰻魚飯! 清爽夏日茄子料理大變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相關推薦

一天一個雞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還能保護視力,幫助減肥。但有些人對雞蛋心有疑慮,怕每天吃升高血脂。殊不知,早餐吃個雞蛋,可是有諸多好處。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雜誌甚至為雞蛋戴上了「世界上最營養早餐」的殊榮。 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粥和面包等食物相比,...

閱讀詳情 »

很多人都只知道橄欖油不含膽固醇, 是食用花生油的最佳代替品, 但一項最新發現, 橄欖油原來還可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生。 類風源性關節炎的產生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對身體肌肉纖維進行對抗, 因而導致身體的關節產生痛楚和腫脹, 甚至導致關節的損壞。此病的成因迄今是個謎, 但近期已有研究指出是和個人的飲食...

閱讀詳情 »

由於香港人偏愛食肉, 加上經常進食快餐, 食物中含有過量動物脂肪及食油, 對健康無益, 而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遂與港人結下不解之緣。 現時每十萬名四十歲或以上香港成人, 每年有一百八十至二百二十人死於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性疾病, 亦有百分之四十住院內科病症直接或間接與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有關。 九成病因血管...

閱讀詳情 »

近年來,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番薯葉熱”。用番薯葉製作的食品,擺上了酒店、飯館的餐桌。在中國各城市超市都見不到有賣番薯葉,原本農民收穫番薯後都是將葉用作餵牲畜的飼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下番薯葉的強大功效吧。一、排毒含豐富葉綠素,能夠“淨化血液&r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