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整天心神不寧、睡不好?3症狀是焦慮警訊

整天心神不寧 睡不好?3症狀是焦慮警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醫生,我覺得我得了疫情焦慮症!」55歲陳太太一踏進診間就自述每天的心情隨著確診人數起伏,出門在外隨時害怕別人不戴口罩或咳嗽;頻繁的洗手噴酒精,手都脫皮了,還是忍不住一直清洗,戴口罩帶到耳朵痛也不敢脫下來。

近期更是整天心神不寧、無法專注、晚上都緊張睡不好,睡醒都全身痠痛、疲累,且常發脾氣,和先生起衝突,提不起勁去處理該做事物,只想逃避,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求診;就醫診斷為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症,目前門診治療中。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因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壓力,導致有憂鬱焦慮症狀、關係問題、經濟困擾的個案,在疫情期間明顯增加,也有部分原本已有焦慮、憂鬱、恐慌的個案,擔心疫情期間出入醫療院所感染,而未按時回診,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症狀加重。

新冠疫情影響層面廣泛,施佳佐說,因疫情引起的壓力來源主要有四方向:(1)健康-擔心自己或家人得病、(2)關係-在家時間變長,原本相處問題暴露,意見相左起衝突頻率增加;為保持社交距離,外出遊玩受限,調劑及緩衝紓壓管道減少、(3)經濟-各行各業影響,收入減少、(4)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不知疫情未來走向,影響未來規劃方向,無所適從。

為此,施佳佐提到,當疫情影響到出現下列三徵兆即要注意,適時紓壓緩解,避免病情惡化,可考慮就醫:

1、超過一般預期反應的焦慮、憂鬱及身心不適感:如焦慮、憂慮、情緒起伏大、恐慌、易怒、強迫意念行為、坐立不安、無法靜止感覺浮躁或不耐煩、疲累、無法專注、肌肉緊張、睡眠障礙等。

2、嚴重悲觀負面想法,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想法及行為。

3、造成自身顯著痛苦或人際衝突、工作能力下降等。

危機可能也是轉機,施佳佐提醒,在疫情期間,有病症仍需看醫生,慢性病者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學習在家紓壓新方式;正向思考,改變看事情視角;看見自己擁有,珍惜已有,學著感恩;慎選網路資訊,多接觸正能量文章或網路視頻,對於疫情相關內容每看30分鐘就放空一下,以免大量資訊引起焦慮;盤整自己生命中重要大小事的序位,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外資源及選擇,經由適當的治療及心態上的調整,才不會對生活失去方向。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新冠疫情趨緩...心血管疾病患者別大意 不規律服藥是大忌!

輕忽經血過多 櫃姐血崩昏倒險喪命!

眼睛挨15針無效? 「它」成糖友黃斑水腫治療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2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不少老人家深受膝蓋退化疼痛之苦。為了讓民眾避免因走路姿勢不正確,長期過度磨損而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楊智媖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開發一款「智慧型護膝」。這款智慧護膝結合穿戴式輔具與手機APP,不僅即時檢測步行當下的膝蓋彎曲角度,也能警示彎曲角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台灣洗腎盛行率與發生率名列世界第一,洗腎人口至107年底已突破9萬人,腎功能一旦衰退至需洗腎,除造成飲食受限與生活不便外,其他疾病和感染風險更大為提高。現代人的文明病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則是造成腎功能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地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街頭經常看到年長者使用四輪電動車,雖然本身速度不快,但在馬路上非常危險,有可能因閃避違停車輛或左右轉,駛入一般車道,很容易讓普通駕駛人閃避不及,再加上年長者反應力不佳,悲慘意外隨時可能發生,專家建議,年長者盡量不要使用電動四輪車,家人、政府、社福都應該出面解決年長...

閱讀詳情 »

【文/常春月刊】有時候腹痛並非單純只是腸胃問題而已,可能與腸胃鄰近的肝、膽,甚至是心臟有關,不要輕忽看似平凡的肚子痛;所以,到醫院時,如何陳述一些疼痛的關鍵訊息,幫助醫師在短時間內能夠正確的鑑別診斷是十分重要的。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提醒,病患在忍受疼痛時,最好也能一邊留意一些疼痛的特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