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

因應冷天氣來襲,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血壓監測、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確實做好保暖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禦寒8要點 助家人與自己安度寒流衝擊
1. 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
2. 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
3. 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4.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
5.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
6. 避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
7. 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
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

有症狀立即就醫 爭取黃金搶救期
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3小時,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應該打119迅速就醫。

當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保命要訣就是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你也有掉屑困擾嗎,小心恐併發中風!40歲的蘇小姐5年前乾癬發作,因為小腿、大腿、臀部、腹部、手肘、胸部等部位都出現斑塊狀脫屑,愛美的她不得不放棄最愛的短褲、短裙。有時患部奇癢無比,常常抓到破皮流血,2年前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後,症狀才大幅改善。醫師提醒,勿輕忽乾癬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濕疹拖一年,原來竟是皮膚癌!一位50歲的女性1年多前於左腋窩長了一塊紅斑,起初以為是濕疹,自行塗抹藥膏,但用掉一整條卻無效,3個月前在斑塊中央出現小傷口,沒想到傷口一直無法痊癒。經皮膚科切片檢查,婦人竟罹患罕見的「乳房外柏德氏病」皮膚癌。 乳癌表徵 好發乳癌患者的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管是在通勤列車上、校園裡甚至是家中的餐桌上,到處都可見到低頭族,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度的網路成癮問題,除了工作或學業的專注力被分散外,也會導致睡眠不足、視力減退等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容易造成家人朋友情感間的疏離。 男比女高網路遊戲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立冬過後,晝短夜長,隨著氣溫低的時間越來越長,冬令進補是許多民眾讓氣血活絡、抵抗寒氣入侵的方法之一,只要順應自然四季變化以養生,就能增強體質,除了適當運動及飲食外,更重要的是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起是重點,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才能養人體陽氣、避寒就溫。 睡前可用溫水泡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