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血管疾病「猝死」年輕人變多了! 5大壞習慣每中一個風險越高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名人因為心血管疾病突然驟逝的消息不斷,凸顯心血管疾病來得又快又凶的特性。根據衛福部最新死因統計,心臟病高居國人第二號殺手,尤其,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年輕族群早無法仗著年輕以為沒事,國健署就整理出5大壞習慣,每中一樣就跟心血管疾病、猝死風險更進一步。

衛福部統計,國內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果再加上死於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已超過癌症奪走的人命。

年輕不再是本錢。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居多的年輕族群,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

國健署整理5大拉近與心血管疾病距離的壞習慣如下:
壞習慣1.飲食不均衡,愛重鹹、嗜糖、油炸、加工品、精緻化飲食
壞習慣2.缺乏運動
壞習慣3.睡眠不規律
壞習慣4.抽菸、喝酒不忌諱
壞習慣5.體重過重或肥胖不在意
壞習慣6.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控制

對應之道,國健署一一建議,應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控制體重(維持BMI正常值)、良好睡眠,都是杜絕慢性病的通則;另外,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應避免抽菸、飲酒,定期健檢。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提醒,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的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要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首起「嚴重不良反應」護理師病情全曝光 原來對食物、吃藥都過敏!

台灣消除C肝「完成一半」 健保全口服新藥治療人數已25萬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脖子裡筋肉細又多,如同四通八達的「筋膜網」,一旦有肩頸僵硬問題,這緊繃的力量,就化身成疾駛的列車,從頸部一路開進腦子裡作怪⋯⋯ 頭痛此症,還真頭痛!一大堆的頭痛患者,以為自己這輩子的頭痛,都得靠吃藥過日子了;其實,有大半的頭痛情況,是從腦袋下面的「頸子」生出來的,而腦子裡⋯⋯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不只...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攝影/張紋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乾癬不是癬,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皮膚疾病! 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說,對乾癬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每天掉不停的白屑屑,除了病灶的不適外,在社交、工作上會帶來許多的困擾,進而產生憂鬱、沮喪等心理方面症狀。   成因:壓力占3至4...

閱讀詳情 »

寶寶睡前總是「歡歡」?其實可能是爸媽錯過寶寶的睡眠暗號了!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掌握寶寶發出的睡眠暗號,再配合安撫入睡儀式,就有著讓幼兒擁有較穩定、健康的睡眠!但若不慎錯過睡眠暗號,寶寶則可能「一哭二鬧三歡歡」,那可就更難安撫囉!  想要寶寶安穩入睡倒底該怎麼做?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