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快數數你有多少顆牙齒,牙齒的數量竟然跟你的壽命有很大關係!看完之後我鬆了了一口氣…

快數數你有多少顆牙齒,牙齒的數量竟然跟你的壽命有很大關係!看完之後我鬆了了一口氣…

牙齒數量決定壽命長短

最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的擬定可知,牙齒健康的標准就是人在80歲之後仍然還會保留至少二十顆的牙齒,並且還可以正常的吃東西,不妨礙自己飲食,並且沒有松動的牙齒。

 

牙齒沒有蛀牙,牙齦健康。齒科院長說:“牙齒是人類健康的第二張臉,它涉及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美觀,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關聯到人體的健康和生命質量。”

牙周病與糖尿病存在雙重關系

牙周病患者的齦下菌斑中含有大量致病菌,是口腔致病菌尤其是幽門螺杆菌和呼吸道病菌的儲庫。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生牙周炎,伴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經過徹底的牙周治療會減輕牙周病的發生率。

 


一般我們說的牙周病最嚴重的時候,就是會危及那個壞掉牙齒周圍的牙齒的松動,並且治愈牙周病的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那顆牙齒也只能拔掉才行的。因此,糖尿病與牙周病互為危險因素。血糖控制不好,牙周健康難以保證,反之,牙周炎症不控制,正常血糖水平也難以達到。

牙周病是心髒病的危險因素

牙周病變部位存在大量致病菌,這些細菌可產生內毒素並侵入血液,產生多種炎症介質,損傷血管內皮,促使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而誘發冠心病。

還可直接刺激血管,導致小動脈痙攣,如果是冠狀動脈受累發生收縮痙攣,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還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所以說長時間患有嚴重牙周病也是導致人的動脈硬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出現的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個疾病的概率也是和引發冠心病出現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說一定要注重牙周病的治療,不可以忽視它的存在。

牙周病與妊娠健康有關許多研究證實,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與母親患牙周炎有關。因此,患有牙周炎的育齡婦女在准備懷孕前應當首先檢查牙齒和牙周有無病變,並盡早治療,才能保證自己在孕期和胎兒的健康。

齲齒與全身疾病有關

現代醫學證明,齲齒加重可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感染,嚴重時可作為病灶造成頜面部感染、頜面部囊腫、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當有牙齒遇冷熱痛、晚上痛或咬東西時痛時就要去看醫生了,以免病變加重而且治療效果不理想。牙洞不及時修補會越來越大,不能修補時就可能拔除。

 

牙齒健康與長壽有關每個人有28顆恆牙,如果有四顆智齒就是32顆恆牙,但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齒就28顆。當智齒在18歲左右萌出時,如果萌出位置不正,應盡早拔除以免嵌塞食物造成前面主功能牙被蛀壞。

在拔除智齒時最好讓醫生檢查一下是否有被蛀壞和病變嚴重的大牙(恆磨牙),如果智齒是好的可以將它廢舊利用移植到要拔除的磨牙處。當牙齒脫落剩下不到20顆時,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能將脫落的牙齒及時修復好,保持20顆以上有功能的牙齒,就不會對身體產生太大影響,衰老速度就會減慢,有利於延長壽命。中醫有“腎衰則齒豁”之說,牙齒健康則腎氣也強,而腎氣是人的“先天之本”。

保持口腔健康策略

多吃一些纖維豐富的食品或粗糧,防止咀嚼肌功能衰退,對牙齒和身體都有好處;常叩齒和牙齦按摩,充分咀嚼,使牙齒穩固;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每天至少刷2次牙;

 

少吃含糖食物,少喝碳酸飲料,晚上睡前刷牙後不再進食;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達到生命的彼岸。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定期到醫院口腔科洗牙;失牙應及時進行義齒修復。大家都應當把口腔健康當回事,別讓牙齒早下崗了。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市報導】新北市政府動保處為推廣校園犬,辦理校園犬影片網路人氣票選活動,共有14所學校報名,票選結果出爐,前3名依序是第1名淡水商工「巧克力」,第2名自強國小「萌萌」,第3名中山國小「布丁」;其中「巧克力」得票數更是獲得近4萬票,廣受小朋友的喜愛,前3名在12月25日毛寶貝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4歲的中年男性,本身是在做水果生意,大概在20天前開始覺得胸部不舒服、反覆的胸悶,前往縣內的醫院就診,就突然發生昏倒、心跳停止的狀況;當時醫院人員趕緊幫他急救,一路急救到彰基急診室,急診團隊啟動葉克膜進行急救後,送往心導管室置放兩支支架等緊急醫療程序,將林男從死神手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徐先生近來有夜尿的煩惱,每天晚上都要起床上廁所四、五次,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就醫檢查發現確有攝護腺肥大的情形,但治療後症狀未顯著改善。透過多項睡眠生理檢查,診斷徐先生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 夜尿也是症狀之一根據統計,全台有逾六十萬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衛福部109年統計,惡性腫瘤(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臺灣數十年來的肺癌患者更是節節攀升,肺癌已是國人癌症死亡最常見原因之一。為更精準治療癌症患者並提高成功率,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與清華大學劉承賢教授合作開發「仿生肺組織晶片」,代替患者在短時間內測試最佳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