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性教育難以啟齒? 可從出生話題開始

性教育難以啟齒? 可從出生話題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難對孩子教導「性教育」嗎,其實主要因大眾對於性這個字眼都有猥瑣印象,甚至因此成為禁忌話題,但其實對於孩子而言,性一點也不下流,且反而要透過性教育,讓他們了解生命誕生的奇蹟,並從中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滿足他們對於性純粹的好奇心;超級開朗性教育[內褲教室]協會代表理事野島那美表示,只要透過正確的教導方式,就能讓孩子們從父母親得到的性教育,是會懂得學習重視自己生命且關懷他人。

透過孩子好奇心 借力使力傳達性教育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指出,性教育開始年齡應為五歲,但相較亞洲進國家對於性教育卻大多保持抗拒心態,導致成為性教育落後國;野島那美代表理事指出,其實能大方接受性話題的年齡應是從三歲到十歲開始進行,尤其在三到五歲間,八成孩子就會詢問父母有關生命源起的問題,甚至三到十歲還是愛說黃色笑話的全盛時期,也因此更應把握時機借力使力教導性教育。

正確性教育 讓孩子懂得愛自己也愛別人

家長若能把握時機進行性教育,不僅能給予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也會懂得愛別人,不會成為性犯罪的被害者或加害者,且也能避免青少年性經驗、懷孕甚至墮胎的風險;野島那美代表理事表示,性教育的好處就是能把自己的愛傳達給孩子,若較為拙於表達,不如可以從聊聊出生的話題開始,像是爸爸媽媽都很期待你的到來等充滿愛的語彙,讓孩子能以滿心喜悅心情接收爸媽的愛,並轉化為自己能量。

傳達性伴隨的風險 讓孩子擁有正確性觀念

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就常有越早有性經驗越好的念頭,這時若家長們能和孩子說現在沒有經驗也沒什麼大不了,或許能幫助他們鬆一口氣;野島那美代表理事強調,但性教育除了重視性行為的含意與重要性,也要告訴孩子伴隨來的壞處與風險,讓孩子理解為什麼現在不能發生性行為的原因,擺脫以好奇為本位的性行為,藉由正確性教育,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盡情追求自己的目標與夢想。

本文參考資料:《媽媽,學校都沒有教我「性」:這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尊重生命》如何出版社 

 【延伸閱讀】

了解5個Q&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成長的最後一哩路 掌握孩子生長關鍵

不開刀新技術 讓髮量看起來更茂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不出門就不會感染輪狀病毒?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母親鮮少帶出門,某日寶寶卻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家長帶男童到診所就醫,醫師以為感染腸胃炎,僅開藥並告知多休息即可;不料,數日後,腹瀉和嘔吐情形更加嚴重,甚至每晚頻率高達10次以上,導致嚴重脫水,進一步到醫院檢查,才確診為感染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你每天都刷幾次牙?最新調查發現,高達8成民眾刷牙觀念錯誤,超過5成曾忘記刷牙,每天刷牙僅1.6次。醫師表示,刷牙的時間點與選擇正確的工具,能降低發生齲齒、牙周病,建議餐後都使用牙刷並搭配牙線清潔,每天至少刷牙2次。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男性齲齒率超過8成,女性更高達9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篩檢發現,基因缺損,乳癌風險極高,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Jolie)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引起全球矚目。臺大生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冀宏源帶領研究團隊,從生化學角度切入研究,發現遺傳學無法解釋的基因修復機制,讓遺傳有機會不再是原罪,即使有罹癌基因,也有機會預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民眾免不了會食用應景的月餅、柚子和烤肉,吃多了這些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可得要小心,腸胃可是會抗議;醫師提醒,腸胃保健尤其要多攝取纖維質食物,促進腸道蠕動,讓腸道暢通,才進而能維持身體健康。 台南市立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俊雄表示,消化系統的保健,就是要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