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吃檳榔 小心口腔硬化口難開

愛吃檳榔 小心口腔硬化口難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紅唇族嚼食檳榔,在雙唇一開一合之間,小心已經逐漸成癮,讓自己成為口腔癌的高危險群。衛生福利部和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 4 名,每年更有 7 千名新個案產生,成為嚴重威脅健康的疾病。事實上,口腔癌是逐漸病變而來,而嚼食檳榔者得到癌前病變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高;對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應該要儘早戒食檳榔,並定期進行口腔黏膜檢查,方能遠離癌前病變及口腔癌危害。

口腔硬化痛難忍 開不了口難治療

面對滿嘴血紅的檳榔嚼食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最常見的癌前病變,一般稱為口腔硬化,是慢性口腔黏膜組織發炎、纖維性的病變,主要特徵包括口腔黏膜蒼白、反覆出現潰瘍或水泡,導致黏膜最後失去彈性而纖維化,造成張口疼痛,嚴重影響日常口腔功能。除了飲食困難、味覺麻木等,口內更會有燒灼感,並對辛辣、熱燙食物極度敏感;加上嘴巴不易撐張,口腔衛生維護難,牙齒問題也接踵出現。儘管這樣的癌前病變雖不致命,但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療方法;常因張口受限而難以治療,加上多數患者無法忍受術後復健過程的疼痛而放棄,造成疤痕緊縮而再次出現開口障礙。

戒食檳榔、定期檢查 有效預防口腔癌

雖然癌前病變症狀常過於嚴重,而讓患者無法忍受,但口腔癌是癌症中最容易預防的癌種,只要拒絕檳榔、菸、酒,就能降低罹癌風險;另外在發生前若有病變,可以透過口腔黏膜檢查發現,盡快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便可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為癌症。研究證實,有嚼食檳榔、吸菸習慣的男性,可藉由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降低 26 % 的死亡風險。

對於時常有事沒事就來一顆的紅唇族,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千萬不要因為好奇或是同儕影響而輕易嘗試檳榔;也呼籲長期於戶外工作的民眾,勿依賴嚼食檳榔產生的體溫來保暖,添加禦寒衣物及飲用溫熱水才是最實際的禦寒方法。王英偉表示,民眾若有嚼食檳榔習慣,一定要儘早戒除,並進行定期口腔黏膜檢查,方能有效、簡單的進行口腔癌防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的粉領族林小姐外貌皎好,身材高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額頭髮際線太高,變成典型的「馬臉」。幾年前,林小姐為了縮短臉型,起心動念想接受植髮手術,當時,醫生是採用傳統的植髮方法,而且植髮密度不足,造成頂上仍然稀疏。林小姐自嘲,像是頂著快要秃頭的古裝頭套!朋友還嘲笑...

閱讀詳情 »

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13-18歲國中及高中生的鈣攝取近100%未達建議量。為何比例會如此高?這和青少年愛挑食,普遍不愛喝牛奶、喜歡喝飲料、且不吃綠色蔬菜有關;國健署除了呼籲民眾多曬太陽、適量運動以及喝白開水,降低未來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還依照不同年齡族群,設計3套活力灌『鈣』營養料理。13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3歲的上班族龔小姐,平時喜歡在下午吃甜點、喝咖啡,但工作忙碌常忘記潔牙,長期下來,蛀牙高達20多顆,且滿口牙結石衍生牙周病,年紀輕輕的她滿口爛牙,常被嘲笑像老太太,外出只能戴口罩遮掩,苦不堪言。收治個案的開業牙醫診所副院長郭家群指出,該女嗜吃甜食、喝咖啡,又沒有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5歲婦人,10年前因關節持續疼痛、腫脹,而至醫院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0年來靠著服用類固醇、止痛藥及抗風濕藥物控制病情;不料,日前她因下背痛至醫院照X光,結果發現,其胸椎及腰椎已有多處嚴重的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指數(T-score)也嚴重達-3.3;若不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